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
劉俊說:「白先勇筆下的人物,從桂林出發,經過上海、南京、香港、臺北、芝加哥,終於停在世界性大都會紐約。《紐約客》的出版意味著白先勇的小說世界,已不只是展現中國的人情歷史、文化處境、政治動盪、精神世界,而有了眾多外國人形象的融入。《Danny Boy》和《Tea for Two》這兩篇小說對愛的涉及,也提升為一種超越種族、性別和文化的大愛,揭示整個人類共同面臨的人間災難。隨著白先勇小說題材、人物和主題的『走向世界』,他觀察世界的角度,已不只是站在國族的立場,而是具有了世界主義的高度??這對白先勇來說,是他創作上的一大豐富和擴張。」
对前两篇感慨最深,因为最自我;中间两篇悲惨,最后两篇浪漫,但都于我时间和距离遥远。 在豆瓣阅读试读了开头就立即买来,接着在手机上一气看完。第一次读白先勇的书,最深感触就是——细!腻!至!极!他完美地诠释了这四个字。 现在看书,多看杂文和小说。对于杂文,有理有...
评分比《台北人》更打动人心。Tea for two, tear for two,我在地铁上竟然看哭了。四下张望,好在没人注意我。读书的时候,脑袋里总也想到一个人,和书中大部分纽约客的轨迹相似,祖父辈们出生于大陆,撤退时逃往台湾,自己出生台湾,小时候听惯了战争年月的故事,大了远渡太平洋,...
评分谪仙记里的李彤,刚一出场就异常惊艳~ “像一轮骤从海里跳出来的太阳,周身一道道的光芒都是扎的人眼睛发疼的。身材十分高挑,五官轮廓都异常飞扬显突,一双炯炯露光的眼睛,一闪便把人罩住了。” 这个着实美的惊人的女子,不爱老实无趣的男人,不喜温吞平淡的生活。喝最浓烈...
评分先是在豆瓣上试读了20页,读到欲罢不能,午夜就在亚马逊上买了,第二天就送到。 那一抹抹纽约的味道,充满着午夜寂寞的香水味和穿着厚重皮草的黑女人画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就属于那个城市。记得很小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梦里的画面始终在我眼前,时...
评分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纽约客>,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要查一查白先勇是否是同性恋,一查果不其然。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把这份感情写得如此圆润饱满,枝节里全是汩动的情爱,细微处干净温暖。 白先勇的名号,说起来最初知道也是和张爱玲有关,张派作家的噱头在我的...
你断言我不懂。我当然懂,不然怎么会一直流泪呢。
评分周六下午,一壶红茶,说不清的情绪,老纽约与老上海的故事,突然觉得此刻窗外应该下一场雨,生离死别是沉重,恣意风流是勇气,纽约客的不死不灭是生活。
评分看完Danny boy就马不停蹄打开了网易云,怎么这么耳熟?原来和you raise me up师出同门,源自伦敦德里小调,小野丽莎的版本最销魂。 六篇小说,成双入对,横跨半个世纪,在不同纬度和维度的两岸间画了一个诡谲而又熟悉的五线谱。 该版本最后的后记和两篇论述鞭辟入里的结构了最喜欢的两篇。民族的苦难终将降维到身体的苦难,身体的苦难有时却无法唤醒麻木的灵魂。
评分如果谁兼有白先勇的生活,和王文兴的文字功力,那他/她大概就可以比肩张爱玲了……
评分白先勇的小說讀起來太順,禁不住讓你不一溜兒讀下去。紐約客,從標題倒像是和臺北人對照著,都是短篇描群像,只是這一本從六幾年到〇三年,跨了近四十年,文筆的改變是明顯的。最近的一篇,《Tea for Two》,自然純熟。若白先勇寫遊戲風塵的女子還有幾分揣摩上的用力,寫被文革摧折的知識分子還有一些隔岸觀火的不徹底,寫同性戀卻是說不出的妥帖細膩,或許因爲身陷,所以是太容易的深入。他寫陰暗角落裏陰暗的心理,寫那場橫行紐約磨折人的瘟疫,寫控制不住的慾望,那一年年住在心裏又被硬生生連根拔出來的男孩子,寫同性間的歡喜和調情……是旁人無法取代,尤其是女子無法取代的觸覺,這是他自己的領域,區別於旁人,甚至張愛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