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娜,北京人,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七七级毕业,普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德文编辑,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1995年起从事翻译工作至今,有近百万字文学与社科方面的译作。现居慕尼黑。
多年来,本书作者每月在德国的日报上发表关于值得瞩目的当代人物的写真文章,这些人物都以特殊的方式承担着一种理念或一个项目的实现,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着思考。本书所采访的德语国家32位各行各业公认的专家中,约半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人物和新兴应用科学领域的代表,另一半则活跃在全然普通而实用的行当中,也有少数人从事着具有异国情调的职业。在对被访的专业领域进行简介、描述其职业活动之后,有更加私人化的第二次采访中,作者只是偶尔提问或插话,而任被访者自由呈现,甚至会诱导出激烈的抗辩——这些行家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渊博知识,谈到自己的工作尤其热情满怀。
作者以对细节训练有素的眼光描写各次访谈的环境,且始终保持着某种距离,从不做出评价,以致读者常常会忘记提问者的存在。无论是管道工还是理论物理学家,助产士还是法医,透过善解人意的女提问者的眼睛,极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领域得以呈现,堪称周密、审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工作在人的一生中占了太重要的部分。长时间的职业工作给人带来了荣誉也给人带来了习惯。甚至在与人交谈时也不离开他的职业。但工作并不是人的全部。每个人在职业背后都有自己轻松的一面,墙后面挂着的壁画轻巧的体现了主人的爱好...
评分从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些专家学者的职业道德和良知,正因为有了这份职业道德和良知,所以他们能享受自己的工作,而我们身陷工作的诟病中,不敢放言,不能自拔,天天浑浑然
评分本书作者每月在德国日报上发表当代人物写真文章。本书收录了32位各行各业公认的专家,对比起社会与科学方面的著名人物,我更喜欢记录与采访的那些平凡行业里的实用专业人士。这些人里面,包括兽医、助产士、裁缝、排弹专家、鞋匠、设备工程师、污水管道清洁工等等。 如果一个人...
评分这是近期最棒的书,没法不绝对。 到现在我没去查作者是男是女,描写细腻,像女的,从不抒发感情,像男的。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去被采访人的家里和工作地点两个地方进行采访,如果说采访过于严肃,谈话过于中国装逼化,聊天是最好的方式了。力量可以通过细节的描写和道理的讲述散...
评分可读性强 翻译的好 资讯量大 对我而言缺陷是有几个人物写得简单了一些。 比如那个性工作者,她的生活可以拍好几部电影。 不过这也是为媒体作报道的通病,点到为止吧。 还是值得一看。
很像CCTV的人物,感觉象在看电视,一日一人
评分很有德国味道的一本书。多么希望能够看到法国、西班牙或者日本作者写的同样题材专访。中国人呢?
评分人多少要有点让各自骄傲的东西,行家是对破碎化的反拨,技艺的人生从容而完满。
评分很有意思的书。
评分家父所购三联的书,封面设计极佳(糙面纸),内页大小字注释照片等配合得也好。其实这是一本将报纸上的访谈编结成集的书儿。颇厚,篇目也多,很耐读,内容上也五花八门,职业上的经历和印象,都很真实。令我感兴趣的是:法医,妓女,水管工,走钢丝的peggy(印象深刻),燕尾服裁缝,标本师(印象深刻),天体物理学家,炸弹专家(印象深刻),以及那位唯一没有留下照片的、患癌症的某个学家(印象极深刻)。丁娜等人的翻译极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