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1922-1969),1922年3月12日,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的旅人》和《孤独天使》等作品。
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岁。
(文楚安全译本、漓江出版社2001 翻译得蛮好,至少看起来比台湾版舒服。但其中一些爵士乐手与国内已基本统一下来的见于各音乐期刊及碟片海报上的名字略有出入,不利于按人索碟。统计如下: 1、 P15,查理士.帕克 ,别名“非凡人物”:即CHARLIE PARKER,通译...
评分文先生的字句之间有着我们未曾经历的那个时代的滥觞,如果他在天堂中的日子还和以往一样的话,那么无疑会每天坐在凯路亚克或者卡萨笛的身边听着他们讲了1000遍的荒唐故事,再然后就是笑着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潦草的描画着那些好象就在眼前的灰狗和蔓延到印地安故地的公路以及那些遗散...
评分这个世界上有些书你知道你早晚会去读,《在路上》对于我来说属于这种。很多年前看两三行介绍,就知道你终究有一天会去找来读的书,就像和一个人对视两秒,就知道你们是否能心灵相通一样,要是从心理上掰碎了细嚼,也未必分析不出道理一二来,不过,那全无意义。 是的,全无意...
评分我常自问,如果不能在已有译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或突破,那推出新版本的意义与价值何在?带着这样的疑惑,在公版名著的推陈出新愈发频繁和激烈的当下,我一次次地在出版激流中后退一步,看千军万马在我身前捉对厮杀,自己却岿然不动。 直到《在路上》给了我向前迈出一步的勇气。...
评分40年前的10月21日,杰克·凯鲁亚克死了。 他死于长年的酗酒,无法遏制的内出血杀死了“垮掉的一代”最伟大的作家。凯鲁亚克的第三任妻子斯特拉跟他在一起,但是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整夜吐血不止,束手无策。当他被送到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德斯堡医院时,医生也无计可...
I was half-way across America, at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East of my youth and the West of my future.
评分I was going to be alone in California. But why think about that when all the golden land's in front of you, and all kinds of nice surprises wait for you?很理解那在路上的感觉,所有的遭遇,泄气的事情都比不过眼前的景色。那些烦恼,想它干嘛。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评分所有的意义都在无意义里,所有的热情都在速度感里。有时候我想在年轻的时候没读过凯鲁亚克的人他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
评分不知道该不该给5星 也许5颗星其实是给自己的 2013年5月研究生毕业后把英文版放进ipad 然后开始了第一次roadtrip 到现在读完的时候完成了4次总共13000mile的roadtrip 很多想说的话更愿意留给自己吧
评分如果更早读到,人生是否会有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