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1922-1969),1922年3月12日,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的旅人》和《孤独天使》等作品。
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岁。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杰克·凯鲁亚克 在很多人看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发生了很多大事,包括世界范围的左翼学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还有中国的文革等等。我们说这是一个“大时代”,并不是说它怎样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评分即使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那个冬夜,我独自坐到图书馆关门,虽然冻得瑟瑟发抖,胸中却有团火在熊熊燃烧,整个下午和晚上,我都在看一本叫《在路上》的小说,当我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从玻璃幕墙望出去,窗外漆黑一片,而我却只想着,一头冲出去,再也不回来。那个寒冷的夜晚,...
评分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美国的经典著作。开始的时候逐字逐句的阅读,到后面就开始囫囵吞枣,最后草草翻完,一无所获。 我以为是我的阅读能力出了问题,在网上瞄了下,才发现也许是翻译的原因而导致我无法完全理解书中所要传达的真实含义。我读的是王永年版本的,没读过英文...
评分作为一个宅男,最初我是很难想象在路上流浪的行为,因此我也对驴友对旅行的热爱没有太深刻的理解。就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而言,由于作者将内容流水账化,导致读者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在拼命地扫描着情节的发展。于是读者也就跟书中主角一样,有了在路上的感觉,不同的是主...
评分在冬日破晓的黄雾下, 一群人鱼贯地流过伦敦桥,人数是那么多, 我没想到,死亡竟毁坏了这么多人。--艾略特《荒原》 这个春节,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关在家里已经大半个月了。通常这是一年里本应最热闹的时候,本应是全体中国人集体“在路上”的日子,无论是回家团聚的,还是...
http://milandroid.com/on-the-road/
评分9/10 despite the monotonicity of language. Should compare with other American lit.
评分He came, drove down all the way just to see me, and was left alone in the cold New York City.
评分Kerouac really gave a new meaning to the word "nutcase"...
评分不知道该不该给5星 也许5颗星其实是给自己的 2013年5月研究生毕业后把英文版放进ipad 然后开始了第一次roadtrip 到现在读完的时候完成了4次总共13000mile的roadtrip 很多想说的话更愿意留给自己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