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罗斯文学大师。他终生关注俄罗斯民族的终极救赎问题,曾因参与革命活动被判死刑,在行刑前被赦免,一生被癫痫病和酗酒困扰。他在写作中体验了十九世纪最深刻的精 神危机,代表作为《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和《白痴》。 非琴(1927—1994),原名潘痴云,河北沧州人,著名翻译家。译著有《罪与罚》《贵族之家》《巴乌斯托夫斯基选集》《普里什文随笔选》《罗马故事》等。
《罪与罚》是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 最深刻最富于现实意义的作品。他以犀利的笔触无情 地剖析那个时代俄国的社会现实,深入地触及社会底 层的各个角落,令人窒息地感到,走投无路就是小说 的主旋律。种种社会原因把穷苦无告的人们逼到左右 为难、进退维谷的困境。
《罪与罚》的背景是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贫富 不均、社会贫困且动荡不安的俄国城市中。一个怀抱 着理想的法律系大学生,被贫困的生活逼的喘不过气 来,不得不停止在校的课业。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 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 震惊全俄的凶杀案。
《罪与罚》的问世,给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带来空前的声誉,因为它是作者最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社会哲理小说。在小说中,作者把紧张、惊险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农奴制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所引起的急剧变化。
很久以来,想写篇关于此书的读后感,不过出于对大师的敬畏与对自己浅薄的沮丧一直未敢动笔。直到今天看到了一则大学生杀害同学的新闻,觉得还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应该写点文字,就算是个人感想。 知识究竟是在良心之上还是良心之下? 教育所带来的果真是人的平等还是造成了更大...
评分从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读《罪与罚》作者:陈翰捷 提交日期:2007-7-4 9:06:00 | 分类: | 访问量:38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以赛亚书9章2节) 冰冷而辽阔的俄罗斯大地,有着广袤的草原、蜿蜒的河流、铺天...
评分“当他没有激情的时候,他是没有智慧的。”评论司汤达的这句评价同样能总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大显性特征,读他的作品,读者的很难不被其四溢的激情所感染。重温《罪与罚》仍能感受到身心涤荡、思绪狂潮的震撼。 煌煌50万字,故事情节顺着辍学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放高利贷...
评分一年半以前的一篇文章,俄罗斯文学课作业。课没去过几次,怀着游戏的心态写了这篇文章。拖拖斯基老师应该被雷到了吧。 —————————————————————— 试分析《罪与罚》与《水浒传》中不同的“杀人”心态 摘要:《罪与罚》与《水浒传》这两部著作都就“杀人...
评分从在书架上拿到这本书起,我就开始好奇这个大部头会给我带来些什么。从网上搜集来的资料看,绝对经典,但稍稍浮躁就读不下去。于是挑选了流畅的翻译版本,甚至也没有再借其他的书,只为专注欣赏。 然而第二天迫不及待的翻开书以后,却是气都舍不得喘的连看了200页,直看的我像...
有些书很快读完,也很快忘记了它的内容。有些书长长久久的读不完,但捧起来,却还能记得那些内容与情绪。
评分“大家都在杀人,现在世界上正在流血,从前也常常血流成河。
评分神作无疑,亮点:主角作案过程写的太真实了,看的我快不能呼吸了;波尔菲里对主角拐弯抹角的言语诱导太精彩了;索尼娅简直天使;斯维德里盖洛夫这条伏线设置的太棒了,他就是个没有索尼娅的主角,两个杀手,他自杀了,主角自首了。
评分“那天夜里我坐下来第一次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甚至比我的初恋还重要。这是第一次对我来说有意义的有意识行为,是深思熟虑的;它改变了世界的整个面貌。在一口气读了许多页以后抬头看钟时,是否钟声真的停了,我已记不清了。但是世界突然停顿了片刻,这我知道。这是我第一次瞥见一个人的灵魂,或者我应该干脆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将灵魂披露给我的第一个人?也许在这之前,我不知不觉地有点儿古怪,但是自从我沉浸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那一刻起,我的古怪便是确定无疑的,不可挽回的,又是心满意足的。普通的、清醒的日常世界对我来说不复存在。我曾有过的任何写作抱负或愿望也被打消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就像在壕沟中,在炮火下呆了太长久的那些人一样。普通的人类痛苦,普通的人类抱负——对我而言,一钱不值
评分在加德满都读≪罪与罚≫,晚上走在街上看到角落里的落魄流浪汉,满满的拉斯科利尼科夫既视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