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媒介理论家和批评家,生前任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横跨教育学、语义学和传播学。弘扬了麦克卢汉、伊尼斯开创的媒介环境学,并推动该学派进入北美传播学主流圈子。 波斯曼存世的著作共25种,要者有:《美国的语言》、《发现你的语言》、《探索你的语言》、《语言与现实》、《疯话、蠢话》、《作为保存活动的教学》、《作为颠覆活动的教学》、《教育的终结》、《构建通向18世纪的桥梁》、《认真的反对》等。其中,《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和《技术垄断》是他著名的“媒介批评三部曲”。1986年,他获得美国英语教师學会授予的“乔治·奥威尔奖”,1988年获纽约大学杰出教授奖。他曾在世界各地讲学,被授予世界若干著名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学界产生持久的影响。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认为,人类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三个阶段;人类文化大约也分为相应的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和技术垄断文化。和其他学者一样,波斯曼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但他死死地盯着技术的阴暗面,以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他认为: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形,技术垄断就是集权主义的技术统治。《技术垄断》认为,“信息革命”经历了印刷术、电报、摄影术、广播和电脑等五个阶段。在技术垄断到来之前,信息控制机制帮助人驾驭技术,这些机制有:法庭、学校、家庭、政党、国家和宗教。到了技术垄断阶段,抵御信息泛滥的多重堤坝和闸口土崩瓦解,世界就难以驾驭、难以把握了。《技术垄断》揭示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它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异同,它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它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去拼死抵抗技术垄断,并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在技术进步、信息过剩的20世纪末,人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而尼尔·波斯曼却不合时宜地唱衰,提出了“技术垄断”一词,提醒人们关注技术的另一面。《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的开篇,波斯曼以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作引:埃及法老塔姆斯臧否友人特乌斯的发明,说到...
评分技术是双刃剑、浮士德的交易,利弊皆有,毁誉参半,既是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也是潘多拉打开的盒子,既给我们馈赠,又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每一种技术都即使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接货,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 波兹曼将人类的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
评分在“媒介批评三部曲”的前两部中,电视媒体是波兹曼论点的箭丛直指的靶心。如果从第三本《技术垄断》的高峰回望前两本著作,我们可以说他只是在电视的磨刀石上小试牛刀而已。 有人说,这本书之所以取了个故作耸人听闻的名字——《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乃是为了矫枉过正...
评分2003年,这本书的作者波兹曼去世。 2007年,这本书在中国出版。 2010年,如果不是考研失利,我也许不会阅读这本书。 直到现在我仍然愤恨不平,奋斗的学校并非在学界绝对一流,指定书目却着实让科班生大费脑筋。麦克卢汉,波兹曼,梅洛维茨,三位一脉传承下来的大师译著,偏...
评分(原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 尼尔·波兹曼(1931—2003)的几部重要作品虽说都是二、三十年前出版的,但读他的书,人们的一种典型的反应是“波兹曼是时代的先知”。至今依然年销14万册的《娱乐至死》,无疑是波兹曼最成功的作品。它的一个令人过目不忘之处,在于它朗朗上口...
: F062.4/3146
评分这本书是典型的社会文化批评,对工具文化时代、技术统治时代、技术垄断时代的划分比较有新意,对于文字这样的隐性技术的关注、以及对符号的流失和“猥琐化”的批判也很独到,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能够穿透许多常见的社会现象看到背后的问题。不足之处,一是深度有所欠缺,许多论题的形而上层面基本没有挖掘;二是将科学与技术截然分开,奇怪地保留了永恒进步观念;三是在提出希望时退回到典型的保守主义,力度相比批判的部分大为逊色。
评分一如既往啊波兹曼老师
评分这本书是典型的社会文化批评,对工具文化时代、技术统治时代、技术垄断时代的划分比较有新意,对于文字这样的隐性技术的关注、以及对符号的流失和“猥琐化”的批判也很独到,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能够穿透许多常见的社会现象看到背后的问题。不足之处,一是深度有所欠缺,许多论题的形而上层面基本没有挖掘;二是将科学与技术截然分开,奇怪地保留了永恒进步观念;三是在提出希望时退回到典型的保守主义,力度相比批判的部分大为逊色。
评分2012.9.2开始。2012.9.5读完。这本就没有前两本那么易懂了。《童年的消逝》就是翻来覆去讲题目的观点,《娱乐至死》绝对就是今天微博泛滥的额外写照,这本技术垄断,某些观点很对胃口,更多还是比较晦涩,作为第三部,我想,暂时应该超出我的理解范伟了。莫让技术使想象匮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