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於1971——1974年任《紐約時報》駐莫斯科分社社長,現任《紐約時報》國內版副編輯。作者利用新聞記者的身份,到過蘇聯城鄉很多地方采訪,同各階層人士有過廣泛接觸,《俄國人》就是根據他在蘇聯耳聞目睹的親身經曆寫成的。
根據Quadrangle/The New York Times Book Co.. New Yort,1976.
Hedrick Smith "The Russians"
起初对这本书并没太过于关注,以为是不痛不痒的摆设。后来发现这本书的价值不可估量。只要把书中的俄国人名换成张老三王老五,那就是《中国人》。共产时代都这般德行。无论莫斯科,地拉那,北京,索非亚,布加勒斯特,华沙,哈瓦那,还是平壤。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 作者是当...
評分这本书,是从新浪爱问资料里下载到的,做为外国人的系列之一,另外还有印度人,日本人,英国人等等。先看印度人那本,觉得很多风俗习性和中国人相似,很感兴趣,于是继而翻阅了俄国人。说俄国人,其实是当时的苏联人,看这本,从意识形态和体制的和中国相同,以至于影响...
評分这本书,是从新浪爱问资料里下载到的,做为外国人的系列之一,另外还有印度人,日本人,英国人等等。先看印度人那本,觉得很多风俗习性和中国人相似,很感兴趣,于是继而翻阅了俄国人。说俄国人,其实是当时的苏联人,看这本,从意识形态和体制的和中国相同,以至于影响...
評分起初对这本书并没太过于关注,以为是不痛不痒的摆设。后来发现这本书的价值不可估量。只要把书中的俄国人名换成张老三王老五,那就是《中国人》。共产时代都这般德行。无论莫斯科,地拉那,北京,索非亚,布加勒斯特,华沙,哈瓦那,还是平壤。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 作者是当...
評分时间在走,文字却不会变,读哈耶克、福山、亨廷顿、黄万里当初预言,现今事实的文字,总是唏嘘不已,膜拜膜拜再膜拜。但是这些都比不上,看这本书来得震撼,成书1976年,作者曾于71到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76年啊!文革刚刚结束,但这书却仿佛写的就是以后中国...
跟大一統支那人一個模子,不愧為俄爹
评分曆史會重復嗎?曆史一直都在重復。黑格爾說,人類從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曆史得到任何教訓。
评分孩子們從小學上學開始每天重復的便是嚮列寜畫像唱贊歌,天天如此,列寜這個撒旦已經被不要臉的毛子狗熊們僞造成瞭天主,但我一死去天國肯定見不到他,祝列寜他在地獄裏永遠被強製勞動挖礦。
评分好書,奇書!可作為大陸國情手冊
评分拼命利用圖書館資源,這個假期讀這書太閤適瞭,NYT記者70年代駐莫斯科時的全麵記錄。意外地很好讀,全景素描同時細節豐富,翻譯也很好。第4、18章最棒,另外印象最深的是第14-16章文化、新聞和精神生活。“在俄國,最生機勃勃、最富有刺激性的文化生活是非法的,因而也是秘密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