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原籍匈牙利,是一名犹太人,1904年入英国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国与印度所藏敦煌与中亚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与公布者之一。他的许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者的案边必备之书。曾经分别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进行了著名的四次中亚考察,考察重点是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所发现的敦煌吐鲁番文物及其他中亚文物是今天国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域考古记》是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斯坦因对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进行四次探险的纪实之作。书中通过记录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开了诸如楼兰、尼雅等古国的神秘,具有珍贵的史料意义,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半文半白的民国译本文字精练,部分地名有所出入,如果曾经涉足过那些地区则也容易理解。 有不少篇幅在描写跋山涉水的艰辛,恐怕一百年后在考古、历史或收藏领域也没有几个能这样有探索精神而又吃苦耐劳的学者。 很想知道作者在古代垃圾堆里发掘出汉代不同材质的写本时是什么感...
评分 评分在书店无意发现了这本书,不过没在书店买,因为书店不打折,于是在当当下单,八折优惠。作为二十世纪叱咤中亚考古探险的诸多大师中,斯坦因和赫定应该是其中傲视群雄的两大“天皇巨星”,不过在国人眼中,一个等同诸葛亮,另一个则是曹操。 斯坦因在中国西部作了四次...
评分定价48元,折后不到四十元,买两本《时尚》的钱买一本这个书,真的值了。 1,浓缩版。斯坦因第四次来中国盗宝被“拒签”了,他综合前三次探险写成了这本书,比其他“分册”无疑是浓缩的精华。 2、翻译好。向达先生三十年代译过此书,巫新华重译,并以“向本”为蓝本,读起来很...
翻译得真是好,用字真是雅。一口气读完很有意思。作者的确在我国争议颇多,但是就像他自己说的,第二次来的时候很多经书已经散落到了各处,要是真的一次买完了,说不定更成系统一些。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一些他带回去的佛像、壁画和文书,真是很美的东西。在中亚的穿行让人佩服,风景让人向往,历史让人回味。今年去敦煌。
评分很好看。非常细致的叙述,文笔佳。将考古纪事与人文风光融汇一体。完整记录这一段史实的第一手材料。斯坦因的确有诱哄、盗取中国文物的行为,不过仅从工作角度而言,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文物考古学者。敦煌文物在押运京城途中大批散失,更令人痛心,政府之颟顸与相关人员的无知,真是让人不得不想象,即使没有斯坦因,敦煌就能完整保存?
评分向达的译文似乎一向被非议,没有对比原著,只觉得这种古意盎然的措辞非常适合对出土文物的物质特征进行描述。斯坦因西域考古的整个路线中,玉门关、敦煌、吐鲁番、天山这些地方都是去过的,《鬼吹灯》又给普及过昆仑山、精绝古城等地理概念(哈),所以读来也不会全然陌生。多次考古过程中,有大量重复的、机械的工作,比如找水、找燃料、挖掘千年的垃圾——斯坦因甚至可以通过闻垃圾堆的味道,分辨出这是哪个年代留存下来的、大概里面有什么。在这些枯燥的工作之外,他循着大法师玄奘的脚步,亦步亦趋,流沙堕简、骑马踟蹰,看着如今已经废弃的烽燧,感觉“两千年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很触动人。他眼里似乎是没有国族,只有古物,所以革命时局、沿路的政府、和敦煌王道士打的交道,对他来说都没有超越于考古之外的意义。蒋师爷萌萌哒,人比骆驼瘦。
评分有36年的PDF~~
评分西方殖民史很大程度上是奠基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深入考察的学术工作上的。相较之下,1路1带的输出显得粗暴和无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