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关于鼠疫的象征阐释已经过多了,鼠疫代表的是一种毁灭性的原始的,自然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以转瞬之间将契约论,主体性,利维坦,消费社会等种种“文明”拽入混沌之中,一切意义都面临着审判与泯灭。这便是战后知识分子遭遇的世界,也是我们今天面对的,加缪所还原的荒诞剧场。 ...
评分要是说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就是封城二十天后,大家还没有失去幽默感。 印象里,幽默应该第一批在疫区消失的情绪。愤怒和绝望的风暴后,幽默顽强地翻过身,重新站在平起平坐的地位。闷在家中催生的段子,塑料袋和水瓶拼凑的出行防护,地方上蛮横直接的标语,和疫情新闻一样地广泛...
评分加缪《鼠疫》中,不同品性的人有很多角色的出位,作者并未像那些习惯树立英雄形象的作品一样,鼓吹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从人性的本真入手,在面对赤裸真实的死亡面前,人的害怕与自私自保是很真实的,这不需要做任何的掩饰或扭曲,这种真实让我肃然起敬。 作者明确表明,...
评分(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文派”, 2015.12.7) 失去想象力的城市 四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袭击了小城阿赫兰。这个阿尔及利亚的法属区背对着热带的大海,宛若一片陆地丘陵中的沉睡者。人们在闷热的空气中工作、恋爱、死去,乏味的生活与娱乐的生活,都与其他现代城市无异。 然而当...
评分加缪《鼠疫》中,不同品性的人有很多角色的出位,作者并未像那些习惯树立英雄形象的作品一样,鼓吹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从人性的本真入手,在面对赤裸真实的死亡面前,人的害怕与自私自保是很真实的,这不需要做任何的掩饰或扭曲,这种真实让我肃然起敬。 作者明确表明,...
2020012:“用别样的监禁生活再现某种监禁生活,”加缪在开篇引用的达尼埃尔·笛福,即说明了鼠疫或曰生活的本质。我们当然可以赋予这场鼠疫以各种丰富的隐喻与象征,如战争,如专制,如现实的荒诞与无意义等等,但首先那是加缪建构的一个“流亡与独立王国”,隔绝与禁锢,遗弃与毁灭,以及在灾难面前各色人等的妥协、抗争与投机等不同选择,构成了这个王国的整体面貌。正如加缪所说:“我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都没有什么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怎样做人”,在这场灾难里,加缪在呈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幽暗之外,也同样质疑了所谓的圣人之道与宗教救赎, 将人类置于如此巨大的灾难之中,既不是上帝的施恩,也无法带来任何拯救。
评分我决定以后不再买翻译版本的我能看懂的语言的东西。
评分【201947】鼠疫即生活,生活即困境。最喜欢的段落是里厄与塔鲁交心的谈话,然后一同去海里游泳。
评分重读。“鼠疫杆菌永远不会死绝,也不会消失,它们能在家具、衣被中存活几十年;在房间、地窖、旅行箱、手帕和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它的鼠群,让它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
评分上海译文的版本真是烂到一定程度,语句不通表达不清,一本经典活活被毁了,对比译林版差距太大。anyway,这是一部伟大的心灵小说,逃避还是反抗,这是时刻面临回答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