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看了杜译的 版本,实在是看不懂。于是找了本英文版的过来看,虽然有些句子也有些拗口,不过基本脉络还是看得懂的。遂写下基于英文版的读书笔记~ 先写个第一章~ 本人非哲学专业,只是爱好者,仅供参考。 ---------------------------------------------------------------------...
评分“与世界不分离。 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一生中就不会一事无成。 不管处在何种境地,遇到何种不幸与失望, 我的所有努力便是重新去寻找接触。 在我亲身体验到的这种悲哀之中, 爱, 是难以表达的意愿。 即使看到的仅仅是夜幕中的一座丘陵, ...
评分这本书是在看了《陌生人》和《鼠疫》后一气呵成看下来的。虽然中间没有停顿,但是过程并不顺利。一开始以为和前两本一样是一个小说,就和往常一样找来英文版开始看。越看越艰难,用词都很简单,但是这些熟悉的词汇拼接在一起我就有点搞不定了。于是找来了汉语版的,但是不得不...
评分 评分人们说有多少存在主义学家,就有多少种存在主义。加缪所主张的“荒诞”理论实在具有一种直击灵魂的吸引力:“所谓荒诞,是指非理性和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的冲突,弄个水落石出的呼唤响彻人心的最深处。” 读到这儿的时候我倒吸一口凉气:嘶~这不就是我这个五流文艺逼的日常...
乍看是一本哲学论述,但看着看着发现原来是加缪特调心灵鸡汤。私以为加缪可能是我从小到大读来最有精神共鸣感的作者,不过也可能优秀的作家都让人有差不多的感受,譬如西西弗的遭遇就再度让我联想到了《百年孤独》里的上校(而补编居然是加缪对于卡夫卡的评述)。优秀的作家大抵有精神共通点,承认人生的本质是不要刻意追求本质,于是抱着无意义的态度创造出了有意义的好作品。而作为人本身,一旦接纳人生的无意义以后便可贴近内心真实过活,但那不代表放纵,毕竟人世的究极目的恰恰是让人从欲念,包括幻象中挣脱出来。清醒地承受来自人世的深刻的痛苦,总好过仿佛没有心没有脑却还是感到受折磨,此也所谓自愿与荒诞相融,共度余生。
评分我决定……把里面提到的荒诞作品都扫一遍之后……再来重看!!!
评分翻译的不尽人意。
评分我读加缪第一本书,上来他就讨论自杀,让我觉得不是很high,然而在我看过了第二本,反与正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是要怀着对世界多大的爱才能勇敢的讨论这个问题,加缪是一个从心底到表面都善良的货
评分翻译很好。看原文只会更晕(>^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