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格拉宁,俄罗斯著名作家,一生著作等身。

2012年获俄罗斯“巨著奖”——俄罗斯最重大的文学奖,其奖金额度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俄] 格拉宁
出品人:磨铁图书
页数:210
译者:侯焕闳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3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021507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时间管理 
  • 个人管理 
  • 柳比歇夫 
  • 自我管理 
  • 传记 
  • 个人成长 
  • 成长 
  • GTD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 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关键不是在数量上, 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 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 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编辑推荐】

1、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56年做时间统计法。

本书讲述一个将自己一生的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2、开启心智的第一本书,《冬吴相对论》、《把时间当做朋友》不约而同推荐。

这本书讲述了柳比歇夫过得很好的一生,对于普通人非常有借鉴意义,很多人评价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个人的心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记得第一次读《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时,我没抱有任何目的,只觉得读起来津津有味、印象深刻。而在两年之后突然想起了这本书,是因为近日的生活使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心中随之爆发出了两个大大的困惑。 第一,为什么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仿佛一个不小心时间就失踪了?——...  

评分

这个老头还真的很牛,我是在这个地址读的:http://www.cnread.net/cnread1/wgwx/g/gelalin/qtdy/index.html 1. 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  

评分

0p 不起眼的纯技术的工作方法,是可以在不断地追求“怎么生活更好”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精神上的力量,成为人生活的骨架,不仅保持最高的效率,也保证了最旺盛的战斗力。 32p 每个月到月底都要做小结,画出一些图,列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终总结,列...  

评分

柳比歇夫不愧为NB写夫!从26岁记录时间日记到82岁去世,整整56年不间断,确实了得。他的时间记录法,一是通过记录做到了对时间的可视化,二是对笔记常做回顾使人能逐渐澄清自己的目标愿景,而清晰的目标愿景会让人更有毅力做好时间记录并调整自己的时间消费行为,而这种调整又...  

评分

读完《奇特的一生》,还是有些遗憾。 因为很早前就听过这个故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其中的一句话:了解一个人,就是要看他的矛盾之处。 很是犀利。就像作者所说,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不是为了服务某种理念或者你心中的某个信条,因为一个人是复杂多元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四不像的文体也很“奇特”,柳比歇夫这种务实务虚两手抓,生活情趣都不落的境界,没有严格的自律,就算得了强迫症也学不来。

评分

2015年9月20日,这本书介绍了一位专业精尖,同时视野宽广的科学家柳比歇夫的50年时间管理经验。他用最枯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工作过程,并且月月总结、年年总结,并将这种总结与朋友分享,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思考。只所以记录没有感情,是为了防止感情偏差,保证客观性。也就是说柳比歇夫的一生,不只是研究科学,更是研究自己的一生,他不是天才,但是成就了天才可以成就的事业,正如他所说他的一生是快乐的,无论是被人打压,还是亡子之痛,都没有打断他这种工作节奏。

评分

俄国人名字好长

评分

俄国人名字好长

评分

不给5星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不佩服柳比歇夫。正因为我太佩服,所以我对作者不满:书里提到柳比歇夫年少时阅读不如同龄人,可是他坚信自己的方法更好——为什么他坚信呢,在那个敏感并且渴望认同的年龄?柳比歇夫早早就确立了这一生要完成的事业——他是怎么确定的?对于我而言,这些才是关键,而作者都没写。我以为,本书最让人震惊的不是“时间统计法”,而是柳比歇夫的大脑:究竟是怎么样的脑回路让他能如此的自信、理智和目标明确?好希望自己能亲眼见见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