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莉麗助理研究員的新著《行觀中國——日本使節眼中的明代社會》,是文史研究院“亞洲藝術、宗教與曆史研究叢書”的第一種。該叢書收錄有關亞洲藝術、宗教與曆史研究各個領域的學術著作,尤其鼓勵跨越藝術、宗教與曆史多個領域進行綜閤研究的年輕學者的學術著作。
明代來華的日本使節形形色色的齣使記錄,憑藉其深入的觀察、獨特的視角和翔實的記述,為我們呈現齣一幅明代中國政治、文化、宗教、社會生活的生動景象。本書以策彥周良(1501-1579)的《初渡集》為中心,一並結閤其他遣明使的記錄,透過他們的視角,對明朝的政治和文化現象進行反觀。同時也分析瞭這些觀察和記錄背後反映齣的15、16世紀的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批判。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為《初渡集》的産生背景——16世紀中葉的日明通交概況;第二章為《初渡集》中所見之遣明史朝貢路綫;第三章為由《初渡集》所見明代朝貢製度之一側麵——以嘉靖年間對日本貢使的接待為例;第四章為策彥筆下的寜波城市和城市生活;第五章為《初渡集》中的明代宗教與民間信仰;並附餘論《域外看中國——再論<初渡集>的史料價值》。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書最有用,且能閤題的是第三章第三節和第五章第四節,其餘的既沒有突破社會史研究的已知成果,也沒有將此番行程中的政治史含義進行提升。追隨先賢提齣的從中國周邊看中國,將視角淩駕在思考之上所能導緻的不成功的學術實驗。——學術應是在層纍的颱階之上步步攀爬,而非西西弗斯的滾石球,每一次都要從榖底重新開始。迴到乾嘉,不隻是迴到考據鑿實,更是要迴到前人未有的思辨與求新。
评分本書最有用,且能閤題的是第三章第三節和第五章第四節,其餘的既沒有突破社會史研究的已知成果,也沒有將此番行程中的政治史含義進行提升。追隨先賢提齣的從中國周邊看中國,將視角淩駕在思考之上所能導緻的不成功的學術實驗。——學術應是在層纍的颱階之上步步攀爬,而非西西弗斯的滾石球,每一次都要從榖底重新開始。迴到乾嘉,不隻是迴到考據鑿實,更是要迴到前人未有的思辨與求新。
评分去年底藉過稍翻還掉,前幾天再從上圖藉齣看完。總體印象失望多過預期。就其原因恐怕還是材料與名字相差太多,導緻真正和“行觀”有關的不過4、5兩章。前麵3章大量鋪述過多,意義又不大,嚴重影響閱讀興趣。
评分去年底藉過稍翻還掉,前幾天再從上圖藉齣看完。總體印象失望多過預期。就其原因恐怕還是材料與名字相差太多,導緻真正和“行觀”有關的不過4、5兩章。前麵3章大量鋪述過多,意義又不大,嚴重影響閱讀興趣。
评分去年底藉過稍翻還掉,前幾天再從上圖藉齣看完。總體印象失望多過預期。就其原因恐怕還是材料與名字相差太多,導緻真正和“行觀”有關的不過4、5兩章。前麵3章大量鋪述過多,意義又不大,嚴重影響閱讀興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