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也夫,1950年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7月离校赴北大荒,务农、造砖、伐木、采石、教书,逾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读书。1979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获哲学硕士。1985至1986年在美国丹福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先后在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供职。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曾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却有洁癖,若游戏规则不公正宁可不参加。青年时代思想步入异端,终生绝缘于正统。微染自虐症,少时习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以争辩为快事,虽对事不对人,却常常得理不让人。
《语镜子》是一本语言文化类杂文集。作者郑也夫自如出入于语言学、社会学、生物学、历史学诸多学科,语言材料随手拈来,从法国大革命对语言的大规模清洗,到“文革”贻害至今的语言烙印;从官腔、黑话、国骂粗口,到长满荆棘的民谣、具有美学意味梦幻般的儿歌等,无远弗届,全书用语言现象折射社会万象,从习语改动窥见世代人心价值变迁,既具独特的学术底蕴,又不乏趣味畅读性,是一部有趣有益的语言新知佳作。
其实以前很讨厌那个“逼”字,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后来,类似的词语被更多的人用了,比如TMD,TNND,草泥马,尼玛等等,自己也不得不用了。这就是顺应潮流。因为别人用,你不用,亲近感便没有了。 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彼此心灵交流的通畅,不得不用。 你的朋...
评分语言从来都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从人说的每句话 每个词 都能分析出这个社会的这一时刻发生了什么 它从来都在表现着这个社会的风貌 甚至是未来 社会的新生词汇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在映射着这个社会 语言的伟大之处 不仅仅在于让交流更明白 也在于让人们让社会的交流...
评分语言从来都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从人说的每句话 每个词 都能分析出这个社会的这一时刻发生了什么 它从来都在表现着这个社会的风貌 甚至是未来 社会的新生词汇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在映射着这个社会 语言的伟大之处 不仅仅在于让交流更明白 也在于让人们让社会的交流...
评分看到作家阿城为这本书写的推荐序,他说,看也夫的文章,又心酸,又快乐。 摘记全文: ———————— 社会学说起来是一门学问,可以研究得很深而且奥,达到我们一般人完全不懂的地步,但我非此界中人,所以心目中的社会学家,是一种达人,表述亦非常通达,读者会随时悟到...
评分郑也夫教授最近刚出了一本书《语镜子》(中信出版社),探讨的是语言与社会制度、人情心理的种种关系。封面上的一行字诠释了该书的主题: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据作者说,文集最初定名为《语镜》,担心读者以为是“语境”之笔误,干脆写成《语镜子》。虽已更名,但音之相...
有种学者钻牛角,牵强附会的体会
评分3.5星吧……其实有些过于正经的文章不收也罢。我最爱看的是他那些锋芒毕露的批判现实文章,在谈论当代中国的时候,“语言”实际上是个重头戏,也夫君的选点很好,可惜相比直面教育问题的那些书,这一本还是显得平淡了,没能将他寸铁杀人的长处发挥出来。
评分最后一篇文有凑字之嫌,不过瑕不掩瑜。
评分厚度不能代表力度,但是可以折射力度。 太薄,且后半部分有凑数之嫌。
评分厚度不能代表力度,但是可以折射力度。 太薄,且后半部分有凑数之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