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流亡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曆史 張暉 明清史研究 古典文學 明清史 古典文學及研究 文學研究 詩
發表於2025-01-22
帝國的流亡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下麵第一篇書評是維舟 扣一星
評分應該說,張暉的文字,在專傢型學者中,算是優秀的,這可能與二十年來文史學界前沿接受後現代思潮的影響有關,重視“史”的文學性甚至美感。雖然此書並未完稿,但是全書的思路和整體精神麵貌,還是清晰的,即以南明詩歌考察,重建那些士人的內心世界。作者顯然對此有較深的生命體驗,纔會對那些死亡、絕望、墳墓、鬼魂和流浪有如此深的體悟。對於傳統敘事中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作者卻給齣瞭另一種解讀。比如劉宗周的絕食自殺,實際上用瞭二十多天,這期間他有過動搖,甚至吃過兩次粥。正因如此,這種死亡纔更加真實,更加令人震撼。瞿式耜的死亡過程,也充滿瞭糾結、彷徨甚至恐懼,還原齣這樣的就義,其實更是一個真實的人,其選擇最後的殉國和死亡,也更加令人動容。我讀有些句子的時候,感覺的頭皮會發麻。
評分讀瞭三分之一有餘,實在看不下去瞭,棄瞭吧。工夫下瞭不少,然而不算詩集校釋,不算文學史,不算詩史互證,說不上算什麼,頗有幾分不倫不類之感。
評分畢竟是殘稿,一嘆作者英年早逝,二嘆南明研究材料如山卻凋敝至斯
評分是個聰明人
張暉(1977—2013) 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學文學學士、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博士、颱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詩學、詞學、清代文學和古典文學理論,2013年3月15日因急性白血病在北京猝然去世。著作有《龍榆生先生年譜》(2001)、《詩史》(2007)、《清詞的傳承與開拓》(閤著,2008)、《中國“詩史”傳統》(2012)、《無聲無光集》(2013)、《朝歌集》(2014)、《易代之悲:錢澄之及其詩》(即齣)、《張暉晚清民國詞學研究》(即齣);整理作品有《施淑儀集》(2011)、《忍寒詩詞歌詞集》(2012)、《陳乃文詩文集》(2014);編著有《量守廬學記續編:黃侃的生平和學術》(2006)、《忍寒廬學記:龍榆生的生平和學術》(2014)、《中國文學抒情傳統:陳世驤古典文學論集》(即齣)、《龍榆生全集》(即齣)。
南明時期(1644—1661)經曆瞭四個小朝廷,其間士人撰寫瞭大量的詩歌,本書通過細緻考訂南明詩歌,可以見齣士人們不約而同地述說著同一個主題,即“帝國的流亡”。本書上編“詩歌中的流亡”,描述朝廷和士人大規模流亡的狀態,疆土日漸淪喪、人心渙散,以至於士人最終在精神上無所依憑,隻能主動或被動地選擇死亡、返迴故鄉和皈依佛門。下編“流亡中的詩歌”返迴詩學主題,意在討論詩歌對於南明士人來說,意義究竟何在?分為絕命詩、殉國詩、悲傷的詩學等專題。
《帝國的流亡:南明詩歌與戰亂》在考辨文獻的基礎上進入士人的生命史,探尋他們為什麼選擇抵抗、如何抵抗,以及在抵抗的姿態下所發生的種種境遇,設身處地的體會傳統士人在睏境中的痛苦抉擇,還有他們身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偉大精神。
這部英纔早露的著作是未完成的遺稿,現在成書的部分,基本實現瞭作者原擬目錄的六七成。讓人稍感欣慰的是,作者的研究意圖和核心論旨,在書中已經完全展現齣來瞭。根據記錄,張暉最後一次的修改保存到他猝然去世,僅相距四天。張暉帶著永遠的遺憾走瞭,但書中新鮮的問題和研究方法,正如同他拼命治學的精神,能帶給我們持久的啓示、激勵和感動!
原载《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4年3月30日。 《帝国的流亡》是一部“作者已死”的残缺之书,目前的成书状态,恐非作者张晖所愿意呈现的,却自有其残缺的真实。这就好比诗歌载录历史,从来就充满着残缺甚至扭曲,却建构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积累,从而也塑造着历史。 ...
評分原载《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4年3月30日。 《帝国的流亡》是一部“作者已死”的残缺之书,目前的成书状态,恐非作者张晖所愿意呈现的,却自有其残缺的真实。这就好比诗歌载录历史,从来就充满着残缺甚至扭曲,却建构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积累,从而也塑造着历史。 ...
評分家中的兵隳之后,我坐在蒙尘的角落里,像是那头一直隐形的大象,开始读校友张晖的遗著《帝国的流亡》。一章残缺的诗史。黍离仓皇,犹忆教坊,特别契合情境。 对丧乱的情境,我总感到亲切。例如我的正经工作就是见证敝司大厦之倾,巨轮之覆。我有一次把“眼见他楼塌了”起进了国...
評分家中的兵隳之后,我坐在蒙尘的角落里,像是那头一直隐形的大象,开始读校友张晖的遗著《帝国的流亡》。一章残缺的诗史。黍离仓皇,犹忆教坊,特别契合情境。 对丧乱的情境,我总感到亲切。例如我的正经工作就是见证敝司大厦之倾,巨轮之覆。我有一次把“眼见他楼塌了”起进了国...
評分家中的兵隳之后,我坐在蒙尘的角落里,像是那头一直隐形的大象,开始读校友张晖的遗著《帝国的流亡》。一章残缺的诗史。黍离仓皇,犹忆教坊,特别契合情境。 对丧乱的情境,我总感到亲切。例如我的正经工作就是见证敝司大厦之倾,巨轮之覆。我有一次把“眼见他楼塌了”起进了国...
帝國的流亡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