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B.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者之一。他一生几乎都用于对生命奥秘的无尽探求和对美的无限追求,被艾略特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译者殷杲,文字工作者,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硕士,译有叶芝《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等。
《凯尔特的薄暮》是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的代表作之一。
《凯尔特的薄暮》是搜集自爱尔兰斯莱戈和戈尔韦两地的神话、传说合集,是作者叶芝在爱尔兰西北沿海村庄采风,和当地的各色人物交友聊天,并对这些谈话笔记稍加整理,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编写而成的。作为叶芝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是一部饱含着诗人激情整理出的优美的爱尔兰神话传说集。
《凯尔特的薄暮》反映了作者叶芝早期的典型创作特征。它的内容包罗万象:鬼怪、仙人、幽默故事和乡间传说层出不穷;它的文体更可谓杂而不乱:时而是一段关于生命和死亡的严肃探讨,时而是一段农人放肆地讲出的荒诞不经的故事,之间穿插着叶芝的诗歌片段。全书笔法自由轻松至极,行文充满想象力,张扬一种神秘的美感以及对淳朴思想的热爱。
1893年的青春、爱情和寂寞——夜读《凯尔特的薄暮》 (注:本文上次发过,应平面媒体要求,不得不暂时删除,现在警报解除,重新贴来,谢谢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对小弟的支持!) 2008年,南京五台山,星点微冷小雨。挟着湿伞,踟蹰于先锋书店,仿佛持剑四顾而心茫然...
评分叶芝在28岁时,采集爱尔兰乡间神话,集结成《凯尔特的薄暮》,这本书展示了一个与现实平行的幻想世界之全貌,也是叶芝投身唯灵论与神秘主义的起始。叶芝在自序里说,“这个世界尽管残缺破损、笨拙不堪,却也不乏优美宜人、富有意义之物,我像所有艺术家一样,希望用这些...
评分 评分一杯咖啡,深秋静谧的午后,和狗一起守着满屋斜斜的影子,还有这本《凯尔特的薄暮》。墨绿色的小小的书,厚厚的封面,手指触上去,沙沙麻麻,太舒服了,好像很久很久以前,贫瘠的童年时代,突然有机会奢侈地抓起的那一片美味干脆的苏打饼干。 墨绿的封面下,是苍绿的扉页,凯...
评分读完第一页,脑子嗡一下... 小时候读古诗十九首,人家说“言人所思而不能言,所能言而不能言尽”,还是非常温柔和雅的评论。到了这儿,这种感觉却让人绝望。怎么有人把这件非人间的衣裳,裁得比自己都懂得自己?怎么憋闷窒息了那么久的话,有人说得比自己贴切美好一万倍?如果...
看插画,听叶芝讲故事,同是再次验证英国英语作家写作神话的持续传统。
评分清新浪漫的想象力,读起来很舒服。喜欢爱尔兰!
评分“希望和回忆育有一女,名唤艺术,她的居所远离人类用树杈高悬袍杉充当战旗的绝望之地。”(PP.1-2)“除了用象征和事件来表达情绪,文学还能是什么?”(P5)“老人把烟斗从嘴里拿出来说,‘没有人能取到自己真正爱的女人。’”(P57)
评分“希望和回忆育有一女,名唤艺术,她的居所远离人类用树杈高悬袍杉充当战旗的绝望之地。”(PP.1-2)“除了用象征和事件来表达情绪,文学还能是什么?”(P5)“老人把烟斗从嘴里拿出来说,‘没有人能取到自己真正爱的女人。’”(P57)
评分清淡的神秘主义,薄暮恰如其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