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斯韋特蘭娜·亞曆山德羅夫娜·阿列剋謝耶維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羅斯作傢,1948年生於烏剋蘭,畢業於明斯剋大學新聞學係。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瞭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獲奬,包括瑞典筆會奬(1996)、德國萊比锡圖書奬(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奬(1999)、美國國傢書評人奬(2005)、德國書業和平奬(2013)等。因為獨立報導和批判風格,她的獨立新聞活動曾受到政府限製,代錶作《鋅皮娃娃兵》曾被列為禁書。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審判,後因國際人權觀察組織的抗議而中止。她還曾被指控為中情局工作,電話遭到竊聽,不能公開露麵。2000年,她受到國際避難城市聯盟的協助遷居巴黎,2011年迴明斯剋居住。

2013年,她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入圍最終決選名單。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國齣版,並創作有21部記錄片腳本和3部戲劇(曾在法國、德國、保加利亞演齣)。

出版者:花城齣版社/鐵葫蘆圖書
作者:S.A.阿列剋謝耶維奇
出品人:磨鐵·鐵葫蘆
頁數:280
译者:方祖芳
出版時間:2014-6-15
價格:34.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6071377
叢書系列:S.A.阿列剋謝耶維奇作品集
圖書標籤:
  • 切爾諾貝利 
  • 紀實文學 
  • 紀實 
  • 諾貝爾文學奬 
  • S.A.阿列剋謝耶維奇 
  • 外國文學 
  • 阿列剋謝耶維奇 
  • 白俄羅斯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奬,真實記錄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事件

★“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 -------------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幸存者口述實錄,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著核輻射危險,深入切爾諾貝利,采訪當地幸存者

人類史上最慘烈的科技悲劇,今天的我們該如何避免災難重演?

-------------------------------------------------------------------------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訪問瞭上百位受到切爾諾貝利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齣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本書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巨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曆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

★《紐約時報》——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殘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輻射。

★《倫敦時報》——如同古希臘悲劇錶演的閤唱團,本書收錄瞭眾人的心聲。短期之內,我們恐怕不會再有機會讀到這般真實記錄憤怒、愚昧、英勇和傷亡的文字。

★《每日電訊報》——從受訪者的獨白中,阿列剋謝耶維奇創造瞭這樣一種曆史:無論離這些事件有多遠,讀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膚之痛。讀完這本書,我纔知道切爾諾貝利是歐洲的一場海嘯,這場海嘯不僅是由我們人類所造成的,而且還永無止盡。如果你對未來抱有好奇心,我強烈推薦這本書。書中的切爾諾貝利是個充滿極端與未知的地方,一個現代科技發展造就的戲劇世界。

★《齣版人周刊》——口語敘述的曆史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充斥著麵對命運時的無奈、艱苦卓絕的勇氣,以及濃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滅的X光透視著俄國人的靈魂。

★《國傢》雜誌——阿列剋謝耶維奇的這本傑齣著作,忠實地記錄著她那些白俄羅斯同胞的生命與死亡。本書終於將在美國上架……這是無與倫比的見證。

★《書目雜誌》——書中記錄著受汙染的世界裏駭人的生活。這些典型的故事分彆傳達齣不同的聲音:憤怒、恐懼、無知、艱苦、英勇、同情和愛。阿列剋謝耶維奇冒著損害健康的風險,深入前綫收集這些見證,把故事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精闢著作,我們隻能期盼書中的災難不會重現。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刚刚过去的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事件30周年纪念日。1986年的那天凌晨,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炉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随风飘散,产生的辐射线剂量,相当于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 事故发生时,反应炉附近的居民纷纷站到高处欣赏爆炸的绚丽火光。其...  

評分

(刊于《晶报》深港书评·专题2015年10月18日 第A10版、A11版) 文/俞耕耘 S.A.阿列克谢耶维奇连续三年赔率领先,终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至少说明,这个名字虽不为国人熟悉,却自有得奖的道理。这位白俄罗斯女记者、纪实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  

評分

当我们谈论过去或未来的时候,我们会将自己对时代的认知带入其中,但切尔诺贝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散布于我们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还将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从人类生命的角度说,它是永恒的。我们该怎样理解它?我们可能破解我们尚不可知的恐惧的...  

評分

当我们谈论过去或未来的时候,我们会将自己对时代的认知带入其中,但切尔诺贝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散布于我们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还将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从人类生命的角度说,它是永恒的。我们该怎样理解它?我们可能破解我们尚不可知的恐惧的...  

評分

2015的诺贝尔文学奖,我的关注点依旧是恶趣味的“村上春树能否结束陪跑局面,拿一次诺贝尔文学奖”。 奖项公布前我特意去查了博彩公司的赔率,按照赔率显示,最有可能获奖的是白俄罗斯纪实文学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 纪实文学这个定语在当时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尽管我一开始连...  

用戶評價

评分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的紀實作品。太多思考,關於科技發展、集體主義、信仰、死亡、愛情。紀實文學區彆於小說的地方在於你閤上書,心裏明白一切苦難都是真實存在過甚至繼續存在著的。【迴傢後我去跳舞,遇到喜歡的女孩,我說“我們交往吧。”“有什麼用?你是切爾諾貝利人瞭,我不敢和你生小孩。”】你還能說什麼?關於死亡和愛情。

评分

約是一本被采訪人的集子,最贊的應該是作者選擇的采訪對象的多樣性。看著看著總會有種熟悉感,約莫是因為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傢吧,嗯!

评分

就好像急病和慢性病的區彆,切爾諾貝利是急病,而我們現在生活的國度是慢性病。被汙染的空氣、水,無法知道安全性的食物,連危害也沒有樣本。隱瞞是第一要義,為所謂國傢利益人命是微不足道的。依然妄自尊大地認為人定勝天。孩子僅僅是父母的責任,國傢可無暇顧及。

评分

各階層訪談拼成那起事件,有些上層人物訪談難能可貴。最深的感觸是斯拉夫人的集體價值觀深入骨髓,進而一方麵認同犧牲自我,一方麵又對忽視個體的集體而憤怒。切爾諾貝利炸碎瞭人們的核心精神,個體被從集體中離棄,同時還被剝奪瞭生活,太可憐,太無辜。但猜測裏麵的每個人如果轉換瞭立場,他們也都會做齣屬於那個立場的行為吧。對集體精神下的個體而言,集體既是我自己,又是陌生人。ps.連日本印度和美國都檢測到瞭核輻射,中國當時又怎樣呢?

评分

誰來書寫和記憶我們的1960?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