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麥剋道威爾(John McDowell),美國著名哲學傢,匹茲堡大學教授,2010年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傑齣成就奬(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Award)獲得者。本書為其成名作,也是其迄今為止他最重要的著作。
譯者簡介:
韓林閤,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主要著作有:《〈邏輯哲學論〉研究》、《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解讀》、《虛己以遊世——〈莊子〉哲學研究》等。
本書主旨是解決或者說消解心靈何以關聯到世界的問題,進而是解決或者說消解經驗思維何以具有經驗內容的問題。作者認為近現代哲學傢有關這個問題的思考導緻瞭各種各樣的憂慮。消除這些憂慮的唯一方式是徹底放棄我們有關經驗或印象的根深蒂固的觀念,即認為經驗或印象隻是單純自然的事件,轉而承認我們的概念能力實際上已經在經驗或印象那裏發揮作用瞭。
塞拉斯对于所与神话的批判与戴维森对于经验论的第三个教条也即‘概念图式-经验内容’二元论的形成对应。 现代哲学忧虑的根源,是两种力量的对立关系:1,最低限度的经验论:思想对经验世界的指向的思想只有按照对经验法庭的可应答性才是可以理解的,也只有按照使其本身对感知...
評分塞拉斯对于所与神话的批判与戴维森对于经验论的第三个教条也即‘概念图式-经验内容’二元论的形成对应。 现代哲学忧虑的根源,是两种力量的对立关系:1,最低限度的经验论:思想对经验世界的指向的思想只有按照对经验法庭的可应答性才是可以理解的,也只有按照使其本身对感知...
評分此书翻译硬伤比比皆是,拗口、别扭处更是连篇累牍,完全是次品,但居然出版了!我敢说,译者根本没看懂此书。建议以后出个规定:译者读完原著十遍才能翻译,免得总是暴殄天物!
評分塞拉斯对于所与神话的批判与戴维森对于经验论的第三个教条也即‘概念图式-经验内容’二元论的形成对应。 现代哲学忧虑的根源,是两种力量的对立关系:1,最低限度的经验论:思想对经验世界的指向的思想只有按照对经验法庭的可应答性才是可以理解的,也只有按照使其本身对感知...
評分此书翻译硬伤比比皆是,拗口、别扭处更是连篇累牍,完全是次品,但居然出版了!我敢说,译者根本没看懂此书。建议以后出个规定:译者读完原著十遍才能翻译,免得总是暴殄天物!
第二篇的一個注似有瑕疵:“視域融閤”這個概念是《真理與方法》P307開始的,不是306。對於戴維森說無需語言的中介(至少從麥剋道威爾的文章來看,似乎戴維森偏重於看輕語言中的經驗與傳統的作用),麥剋道威爾也承認無法正麵反駁,但他還是把它當作一種內生的所予的神話來批評。我覺得戴維森的觀點就像先驗唯心論是如何可能的一樣,那是一種站在最低限度上就其可能性來說的,與關乎現實的思考相比,既讓人覺得不適卻又難以反駁。所以至多可以從現實的角度來說這種理論還不夠,需要經驗、傳統或其他什麼背景性東西的補充,但不能說它不對。英美人寫評論似乎多有捧高之嫌,威廉姆斯說麥剋道威爾行文簡潔,顯然不是!——當然,我們可以理解此書是講座稿改成的,諸如不斷地重復自發性-接受性之類的詞是因這次講座對上一講內容的概述;但無論如何,
评分所以我為什麼要看這個,看得太纍瞭。
评分還需要再看。必須分彆弄清,康德,維特根斯坦,塞拉斯,戴維森在這本書占據瞭一個怎樣的角色。
评分非常棒。麥兜亮齣伽達默爾與黑格爾底牌,並與亞氏第二自然結閤起來,試圖為實在論重新錨定非柏拉圖主義和非赤裸自然主義的根基。從論證來說,感性和知性、自然與理性融閤的可能性偏單薄,但成為拒絕融貫論和所予神話的第三條路探索足資啓發,這一點可以同當代規範性討論中理由的性質相關。此外,麥兜似乎隱含瞭將伽達默爾和黑格爾解讀為實在論者的企圖,對前者我非常贊同這一講法,對後者持有保留意見。分殊之處在於麥兜認為觀念論和實在論並不兼容,但觀念論者一方麵不否認外物存在,另一方麵德國觀念論中內涵瞭(經驗)實在論。在此意義上麥兜通過拒絕他所認為的觀念論,反而與黑格爾為代錶的觀念論及其體現的建構主義走的更為接近。而這又成為其理論的一個吊詭:推到極緻的建構主義似乎可以不承認外物的最低限度約束,這與麥兜的理論初衷恰好相反。
评分讀不懂,讀不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