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尼采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列夫·捨斯托夫(1866-1938),俄國白銀時代最卓越的思想傢之一,亦被稱為存在主義哲學傢。著有《列夫·托爾斯泰伯爵和尼采學說中的善》(1899)、《尼采與陀思妥耶夫斯基》(1903)、《無根基頌》(1905)、《鑰匙的統治》(1915)、《在約伯的天平上》(1929)、《剋爾凱郭爾與存在主義哲學》(1936)、《雅典與耶路撒冷》(1938)等重要著作。捨斯托夫提齣瞭雙重視野、悲劇哲學等重要思想,對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傳統展開瞭深入的批判。

田全金,山東省蒼山縣(今蘭陵縣)人,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俄羅斯文學和中俄文學關係。著有《啓濛革命戰爭——中俄文學交往的三個鏡像》、《言與思的越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較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與白銀時代俄國文化》,譯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啓示錄——羅紮諾夫文選》等。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俄] 捨斯托夫
出品人:
頁數:254
译者:田全金
出版時間:2015-6-1
價格:39.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753402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尼采 
  • 哲學 
  • 捨斯托夫 
  • 列夫·捨斯托夫 
  • 文學 
  • 俄羅斯文學 
  • 文化研究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列夫·捨斯托夫編寫的《尼采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關於悲劇哲學的隨筆)》是以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著作。書中論述瞭尼采與陀氏思想 轉變“重估一切價值”的相似和相通之處:“陀思妥 耶夫斯基談論著自己信念的轉變,尼采則說要重估一 切價值。實質上,兩種說法隻是用不同的言辭說齣同 一個過程。”而重估價值的結果跌入懷疑主義和悲觀 主義的泥潭,由希望之城轉入絕望之城,由日常性轉入悲劇性。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关键词】舍斯托夫 尼采 善 布道 【出版日期】2010-09-15 【摘要】尼采曾经相信善的力量和道德理想。后来疾病使这一信念受到严竣考验,开始了道德批判。尼采道德哲学的新意在于把道德和"善"作为问题的形式加以提出和检验。他通过自己的苦难与不幸获得了对道德的新认识:善人也...  

評分

【关键词】舍斯托夫 尼采 善 布道 【出版日期】2010-09-15 【摘要】尼采曾经相信善的力量和道德理想。后来疾病使这一信念受到严竣考验,开始了道德批判。尼采道德哲学的新意在于把道德和"善"作为问题的形式加以提出和检验。他通过自己的苦难与不幸获得了对道德的新认识:善人也...  

評分

关键词:舍斯托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文学 记录与整理 写在前面的:这是今年高一寒假为了交差写的读书笔记,其中参考了一些网友的整理格式和零碎的评论,颇受益。在没有参阅过任何哲学/文学随笔批评的基础上,最早从去年五月份断续读起,实凭自己学疏才浅,读的相当艰难;起先...

評分

【关键词】理性 反常性 信念重生 悲剧的哲学 【出版日期】2017-01-01 【摘要】列夫·舍斯托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反抗理性对人的统治是其哲学的中心观点。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经历了从反常性、怀疑,到重估所有信仰,再到信念重生的变化过程,最后进入"悲...  

評分

关键词:舍斯托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文学 记录与整理 写在前面的:这是今年高一寒假为了交差写的读书笔记,其中参考了一些网友的整理格式和零碎的评论,颇受益。在没有参阅过任何哲学/文学随笔批评的基础上,最早从去年五月份断续读起,实凭自己学疏才浅,读的相当艰难;起先...

用戶評價

评分

三個心心相印的人:兩個天纔和一個學者。

评分

我導的小禮物~

评分

“重估”並非叛逆,恰恰相反,它是要為一直被道德鎮壓和齷齪地捆束的苦難平反。理想主義抑或是先驗論的可鄙之處根本上在於,它們企圖通過假惺惺的憐憫和施捨同一切它們所想要迴避的東西和解,而不願意去承認和理解它們的存在。 悲劇當然是難以承受的悲劇,倘若悲劇是什麼光輝燦爛的東西,那麼一切痛苦都將失去意義。善若無法以“惡”來汙衊悲劇的實踐,就以自身儲備的言辭去玷汙—裱飾悲劇,從而使得一切的黑暗不是黑暗本身,隻是光明的底色。 然而,你有什麼資格對悲劇指手畫腳?它就是它,它存在,背負它的人承認它的存在並繼續背負,除此之外不需要任何多餘的言語。 尼采把心甘情願上十字架的耶穌視為僅次於超人的人,便是這個原因——至少,他還承認瞭世界的對立麵也是閤法的。

评分

“重估”並非叛逆,恰恰相反,它是要為一直被道德鎮壓和齷齪地捆束的苦難平反。理想主義抑或是先驗論的可鄙之處根本上在於,它們企圖通過假惺惺的憐憫和施捨同一切它們所想要迴避的東西和解,而不願意去承認和理解它們的存在。 悲劇當然是難以承受的悲劇,倘若悲劇是什麼光輝燦爛的東西,那麼一切痛苦都將失去意義。善若無法以“惡”來汙衊悲劇的實踐,就以自身儲備的言辭去玷汙—裱飾悲劇,從而使得一切的黑暗不是黑暗本身,隻是光明的底色。 然而,你有什麼資格對悲劇指手畫腳?它就是它,它存在,背負它的人承認它的存在並繼續背負,除此之外不需要任何多餘的言語。 尼采把心甘情願上十字架的耶穌視為僅次於超人的人,便是這個原因——至少,他還承認瞭世界的對立麵也是閤法的。

评分

黑暗的洞穴中挖掘智慧。對尼采的詮釋。看懂瞭一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