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平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平原
出品人:
页数:2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7
价格:4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60258
丛书系列:陈平原的大学五书
图书标签:
  • 陈平原 
  • 大学 
  • 近代史 
  • 教育 
  • 西南联大 
  • 抗日战争 
  • 教育史 
  • 学术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者讲述了抗战中中国大学内迁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既有事后的回忆与学者的发掘,更值得关注的是汇集了许多当事人的珍贵文字,这些文字体现的既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精神,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字,呈现出战时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和一代学人的文化情怀。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苏州的晚上有饭约,路过诚品,人潮汹涌但依然可供消磨时间,直接到三楼,新书架上并没有找到想看的那几本。于是逛到杂史类罗雀的角落,搜到这本,书脊上的名字让我有些兴致,掏出来,盘腿坐下,刚翻几页,同伴的电话就追到了,只好记下书名先。 回上海后去书城找来看了一下...  

评分

无意中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了关于西南联大的文章,援引了此书便买来一看。开始读着酣畅淋漓,为作者的文字所倾迷,到了后面才发现越来越随性,有了作者更多的个人因素。虽然作者开头便提自己会以个人角度去写,然而似乎没有太考虑到读者的感觉。这不是通俗读物,很少会有人对...  

评分

按:山居夜雨,品读陈平原先生所著《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本书原是月前为写篇稿子所购,未料到手时过晚没能用上,遂搁置未读。今天重新捧起,觉得颇有收获。 都说抗战烽火大学精神不死,别的且不说,陈平原所引一则故事颇有意思:诗人穆旦回忆西南联大,说1939年日...  

评分

读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是一个很有点个性的人,他会讲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他说鲁迅如果多活几年,会遇见毛泽东,这两个人没准会互相好奇产生许多火花的。他说毛泽东的诗词成就很高,他也说梁实秋的文字里充满着人情味,他常常说到西南联大和老三届,所以西南联大这个词就...

评分

中国人向来善于把苦难变成财富,中国教育史上最璀璨的一笔,便在最悲壮的抗日战争中写就。这一笔中,过去我们只见最耀眼的“西南联大”, 陈平原却用《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告诉我们,这一笔,其实是由战时所有大学共同组成的七彩霓虹。 1937年,卢沟桥一声枪响,抗日战争...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有过好大学(偏文),而且是世界一流的,只是不在此时,而在民国,一所临时组建成的西南联大。在面对内忧外患,国之不国、家之无家之际,联大师生同仇敌忾、提携互助,以永恒价值追求为己任,在这破败不堪的“不毛之地”耕耘播种。 教授悉心教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同学与老师也交流密切,“师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陈平原老师作为西南联大校友王瑶先生门徒,可谓继承了些许联大精神,向我们细细讲解联大岁月时,文字间也透露出对彼时文人的喜爱与尊敬,我们有福得以共享那历史中精彩的华章。 希望自己也能秉承些联大精神,哪怕百分之一也好,于茫茫中寻得一份厚重的意义和洒脱的趣味。

评分

重复太多!

评分

太烂了

评分

重复太多

评分

陈先生这本书立意深沉,是很有价值的中国大学史研究。小缺点:有些内容重合度略大。比如“弦歌不辍”这个词在书中至少出现了4、5次,还有“别有幽怀”“压在纸背的心情”等词都出现多次,即使是个好词语,这么频繁出现也让人审美疲劳,有厌烦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