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
印度诗人、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创始人
191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代表作品
诗集
1910年《吉檀迦利》
1913年《新月集》《园丁集》
1916年《飞鸟集》
1928年《流萤集》
小说
1894年《太阳与乌云》
1906年《沉船》
1910年《戈拉》
剧作
1911年《顽固堡垒》
1922年《摩克多塔拉》
1926年《人红夹竹桃》
散文
1881年《死亡的贸易》
1924年《中国的谈话》
1931年《俄罗斯书简》
译者
冯唐
1971年生于北京,男,诗人、作家、古器物爱好者
人民文学杂志“未来大家”TOP20之首
1998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2000年,获美国Emory University工商管理硕士
2000-2008年,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
2009-2014年,某大型医疗集团创始CEO
如今,自由写作、风险投资
已出版作品
长篇小说《欢喜》
长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长篇小说《万物生长》
长篇小说《北京,北京》
随笔集《活着活着就老了》
诗集《冯唐诗百首》
长篇小说《不二》
随笔集《三十六大》
长篇小说《女神一号》
诗人冯唐执笔翻译,以圆熟的文字技巧,打造最凝炼中文译本,为《飞鸟集》找回应有的意境和韵律。
《飞鸟集》中很多诗歌原先是用孟加拉文创作的,后由泰戈尔自己翻译成英文,还有一些则直接用英文写就。这部诗集最早于1922年由郑振铎先生译介到中国。或许是由于最初从孟加拉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诗歌应有的意韵,民国期间的中文译本读来更像散文而非诗歌。
于是,我们邀请诗人冯唐重新翻译《飞鸟集》,借助其圆熟、凝练的文字技巧,找回《飞鸟集》本应有的意境和韵律,更加适合现代中国读者的汉语习惯。冯唐在翻译之余,特别撰写了一篇札记《翻译泰戈尔<飞鸟集>的二十七个瞬间》,分享翻译过程中的种种感悟。
冯唐对中文的运用可谓独树一帜,作为中文超简诗派代表人物,他自己的诗歌创作通常比唐诗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还短,而《飞鸟集》正是一部极度浓缩的诗集,两种极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此次冯唐翻译《飞鸟集》最大的突破在于,冯唐的译本会尽全力押韵,改变以往《飞鸟集》略显寡淡的散文体,他认为诗歌应该押韵,不押韵的一流诗歌即使勉强算作诗,也不如押韵的二流诗歌。而在寻找押韵的过程中,冯唐越来越坚信,押韵是诗人最厉害的武器。
结合《飞鸟集》优美细腻的气质,我们选用了柔和的轻型纸,采用穿线裸书籍的装帧形式,使书体柔软易翻阅,希望喜爱诗歌的朋友拿到这本书能感受到温暖和平静。正文为中英双语,便于对照阅读;采用打字机字体,文艺又复古。封面的红蓝色折纸飞鸟,则象征了文字带着稿纸飞翔的意味。
以前背诵这本诗集时,只是觉得诗句很美。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才突然发现,泰戈尔是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涵盖了人生的多种境遇、不同心境,能让你在不同年龄都能有共鸣。 能读一辈子的书,飞鸟集应该算其中之一吧:)
评分 评分以前背诵这本诗集时,只是觉得诗句很美。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才突然发现,泰戈尔是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涵盖了人生的多种境遇、不同心境,能让你在不同年龄都能有共鸣。 能读一辈子的书,飞鸟集应该算其中之一吧:)
评分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冯唐由反感转为有保留的欣赏。近日这本书恶评满天,诸多评论翻来覆去挑着那几句出格的话大肆讥讽,回复中不少人顺势倾吐长久对之的厌恶,对此略有不平,觉得不宜以偏盖全。一念之下,把全书通读了一遍,不得不说,不管这本书是称作冯唐译《飞鸟集》,...
这么出书可以告浙江文艺破坏生态环境吗
评分试读了一下果然是一股流氓气息扑面而来啊
评分垃圾
评分张佳玮翻译版《浮生六记》终于找到了难兄难弟
评分张佳玮翻译版《浮生六记》终于找到了难兄难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