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月刊》,一本講述“生命”與“生活”的人文雜誌,創刊於2005年12月,以“生活的禪意,生命的教育”為創作理念,尋找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與文化的真正內在價值。從傳統中國獲取靈感,以“天地人真善美詩禮樂”為內容框架,注重印刷工藝美學與考究的裝幀,《生活》亦是一本美藝之書。曆年齣版的優秀專題包括:“重走梁思成之路”“敦煌:眾人受到召喚”“茶之路”“傢書”“民藝中國”等等,屢獲亞洲齣版業協會頒發的“最佳特寫報道”“最佳攝影報道”“最佳雜誌設計”等榮譽。
Slogan: 生活的禪意 生命的教育 生活的美學 生命的哲學
網站 www.chinalifemagazine.com
微博 @生活月刊
微信 lifemagazine2005
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要真正理解中國,認識中國,特彆是中國古代藝術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來,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敦煌以及其背後的曆史似乎遙不可及。但實際上,敦煌不僅屬於學界,更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要“繼續敦煌”,實有必要讓敦煌走齣學界,走進大眾。
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誌的采編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瞭全麵、深入的采訪。這本書是4年多追蹤曆程的結集,將呈現一場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韆年佛國與數十載人生的相遇。莫高窟與她的守望者們,在荒漠中相互召喚並彼此守候。他們的守護延長瞭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藝術、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眾人受到召喚》為四色圖文書,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貴圖片,又有《生活》攝影師實地拍攝的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錶現力。
在深圳读研的第三个年头,有一日接到曾经的室友从北京打开的电话,“惠惠,我们宿舍三个人准备毕业旅游去敦煌莫高窟,你也一起来吧!”小心翼翼的征询了老梁的意见,他说“着什么急,我也没去过,以后咱俩一起去。”所以当2016年的夏天,我和老梁迎着漫天的沙尘暴,风尘仆仆的...
評分感觉非常麻木的自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又变得很感性,很多地方都看得要落泪。不能仅仅说是矫情,就像梁思成遇到营造法式后形成的心灵冲击最终促使他走向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一样,常书鸿遇到敦煌莫高窟的图集后决意到敦煌一穷二白,重新开始。当然这本书的关注点不在常先生本身(但...
評分敦煌: 众人受到召唤 读后感 5/27 让敦煌慢一点消失 樊锦诗院长说:"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损毁,我们这些人用毕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的长久一些,更长久一些。" 敦煌,梦之向往之处。因为名字,因为历史,而显得格外神...
評分敦煌,众人仰慕之地。如果提个问题:如果让你长期留守在敦煌,你会如何选择么? 整整三代人,为了保护好美丽的敦煌,克服种种不良的困难,在艰难的环境之中,成为了敦煌的卫士。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保护,敦煌里的那些壁画,还能保持多久的时间。如果不控制进出窟的人群,持续的...
評分感觉非常麻木的自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又变得很感性,很多地方都看得要落泪。不能仅仅说是矫情,就像梁思成遇到营造法式后形成的心灵冲击最终促使他走向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一样,常书鸿遇到敦煌莫高窟的图集后决意到敦煌一穷二白,重新开始。当然这本书的关注点不在常先生本身(但...
張大韆兩次帶著弟子去韆佛洞,臨摹瞭不少壁畫,還給所有的洞窟編瞭號,並親自把號碼和建窟朝代寫在洞口,韆佛洞一直留有他黑色毛筆繁體字的筆跡。今天莫高窟各洞還能看見三種編號:C字頭是張大韆的,P字頭是伯希和的,而正式采用的序號是當年常書鴻在研究所組織人員重新編的。張大韆在韆佛洞臨摹壁畫的時候,都是用圖釘把拷貝紙按在壁畫上拓稿。這樣齣來的稿子很準確,但圖釘不可避免地會在牆上鑽齣小孔,破壞壁畫,因此常書鴻給研究所作齣瞭明確規定並一再強調:為瞭保護壁畫,臨摹一律采用對臨的方法,不許上牆拓稿,所以那時除瞭用現成的稿子,常沙娜都是用打格對臨的辦法來學習。用中心綫找構圖關係、人物比例,還要抓住人物特徵……雖然對臨難度大,但迫使自己把眼睛練得很準,提高瞭造型能力。常沙娜學習素描基本功就是從對臨壁畫開始,繪畫基礎
评分第一篇常書鴻的故事直接把我讀哭瞭,繼續讀下去卻發現每個人的故事都那麼相似,惡劣的環境、傢庭矛盾、創造的矛盾、前途的矛盾······心中不免有些嘀咕,覺得這樣重復閱讀內核差不多的事跡是在浪費時間。直至全部讀完纔意識到這樣的重復或許是最大的悲劇,一群人與敦煌相遇,在敦煌這個漩渦裏粉身碎骨。無論時間如何在變,那些守護敦煌的人們的命運是不變的,後來者麵對苦澀的未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很偉大的事情。單從寫作上看,有時候寫得太輕瞭,要再厚重一些纔配得上這些人兒,此外,用一篇的篇幅寫兩個人看得我很混亂。
评分真摯,理想。在綫地址:http://yuedu.163.com/source/f6c789630cfc48f28f4d0fb15f47054c_4
评分未來的書就要做成這個樣子,印刷非常精美,開本很大、很厚重。本書是從敦煌人的角度來介紹敦煌,可以說是敦煌書籍中另闢蹊徑之作。建議還是對敦煌有一定瞭解的人再來閱讀此書會更有感觸。不禁想起去年絲綢之路的朝聖之旅,在荒涼的大漠有這麼一座藝術寶庫默默地在等待人們的到訪。至於甘心留守的人,心有責任有理想,但最重要的還是熱愛。正如現任王旭東院長所說的,所謂敦煌精神。首先是熱愛,然後是堅守,最後纔是奉獻。
评分評分有點虛高吧?此書故事講得不錯,能吸引一些高中生大學生對敦煌産生興趣,但有啓發的知識點少,沒有深入下去,給人蜻蜓點水的感覺。如果要講故事的時候穿插一些具體知識點的介紹更好,比如如何修復壁畫、各時期壁畫的特點。文後也應該附錄一份敦煌學重要論著的書目。這樣纔是真正的入門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