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Ezra F. Vogel),生于1930年,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他是继费正清之后的第二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和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1998年入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福冈亚洲文化奖大赏获得者。
主要作品有《邓小平时代》、《重振旗鼓》、《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和《日本新中产阶级》等。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他以实地采集的信息和材料,通过社会研究的手法,肯定了日本拥有诸多社会模式方面的成功范例,对发展速度正在减缓的美国是一面可鉴之镜。
★《日本第一》出版后迅速成为西方学界日 本学中最畅销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它列为部长和高级官员的必读书。
★为《日本第一》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
★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 ,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
★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博士等鼎力推荐。
最近又是中美贸易战,又是内地香港关系紧张,背后是美国。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刚好看完这本书,同时一起在读的是《菊与刀》,之前看过准备再细读一遍。 如作者所言,美国现在正背着一个骄气横溢、老大自尊的包袱。而日本,谨慎又创新。日本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中央集权却又十...
评分最近又是中美贸易战,又是内地香港关系紧张,背后是美国。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刚好看完这本书,同时一起在读的是《菊与刀》,之前看过准备再细读一遍。 如作者所言,美国现在正背着一个骄气横溢、老大自尊的包袱。而日本,谨慎又创新。日本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中央集权却又十...
评分 评分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处于邦交正常化后最好的时期。彼时东瀛的许多东西,对中国人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追捕》、《生死恋》、《远山的呼唤》、《血疑》等影视剧风靡华夏;日本产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质量优异,成为许多中国家庭的心水之选。那时的日本是让...
评分这本书,首先肯定的是,观察日本社会很仔细,很详尽;问题也有,就是冗余的主观想象过多了; 对于非常冗长的主观观察报告,归纳抽象出以下几个本书关键要点。 第一,就是日本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共同体社会;最基层的自组织共同体,并不断向上i自组织,层层对话沟通。这一日...
一口气读完,学日语那么多年,觉得靠谱,有启发
评分失望.作者多着眼于彼时日本相对静止的文化表象,忽略了文化衍变的历史动态要素.并且作者也没有为通篇充斥着的结论性的语句,做出深入分析和解释.问上两次"为什么",此书就变成了一张白纸.
评分这本书叫做“惊世之作”只能说傅的名声太大,全书对日本制度描写和分析充满了浪漫想象,就比如讲犯罪率说强奸美国多日本5倍,日本的文化制度下有多少这类的犯罪事实没有被立案?校园暴力往往被学校主动遮蔽,女孩被强奸有多少不敢伸张,隐藏在数字下的东西恐怕不少。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傅要不是没观察到,要不就是规避了。有一点失望。
评分找到了1979年Harvard University Press的版本。就和如今美国担忧中国一样,当时的美国人也对日本的繁荣有着深深的隐忧,傅高义作为日本专家也开始从他的角度来记录日本繁荣的原因。可能已经40年过去了,虽然很多东西有些过时了,但值得一读!
评分作者对日本有着全方位的观察。一本小册子包含了日本社会大量的信息。读到前面时略有崩溃,作者日本怎么样的表述好像把日本比作一个有思想的人,不是经济分析,各方面体制如何运作全然一头雾水,好在后面的内容不错,是一本不错的了解当时日本社会的信息指南。纵然日本有着长达二十年的衰落,但其仍然是当前中国无法企及的未来。从GDP的眼光来看,日本纵然表现不佳,但从贫富差距、教育、医疗、环境等角度看,日本是毫无疑问的榜样。全然迷信GDP不可取,盲目自大,号称自己厉害了我的X更加不可取。日本的衰落是否是因为随着科技提速,各行各业发展迭代大大加快,原有的匠人文化、论资排辈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