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增补本)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黄仁宇 中国 中国史 黄仁宇作品系列 文学 中国研究 大历史观
发表于2025-04-13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增补本)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如果要了解黄老的marco history,这本要比那本《中国大历史》更合适,事例+分析+理论的模式让人很容易就明白作者看待历史的角度,“marco”意味着中立和客观,代表着用“技术”和“发展”的视角观察历史,尽管完全跳出伦理评判的中国传统历史评价法,于中国历史之独特性稍显不妥,作者自己也强调此书绝非为了“翻案”而诞生,但毕竟还是为很多老生常谈的事件提供了新鲜意见,能帮助读史者多几分理性思考,书中涉及宋代的几篇是绝对的精华。
评分看不下去,感觉一下就深入了,刚摸到一点门路突然就停下来了.然后我就懵逼了,心里OS:你说的是啥?配一个黑人问号脸.jpg.这本书应该适合有深厚历史基础的人来看吧.然后黄老先生切入的观点应该是很不错的,但还是太短了,感觉讲不清楚啊,老先生!~
评分这是阅读的第三本黄仁宇先生的著作了。通过他的线性讲述,重点提炼,确实也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螺旋式上升,慢慢盘旋而上,而又不断重复的精巧结构。何人说,历史最大的教训就是谁也不会吸取教训。一代代帝国开创者希望继往开来,重写篇章,不免矫枉过正,如是秦始皇,赵匡胤,朱元璋,乃至近代,一次次归零,一次次复兴,一次次埋下新危机。直至朝代中期,人口增速超越治理能力,变成一次期中考试,考过则是中兴(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刘秀,武则天,康乾等),考错则是由盛及衰(汉武帝后,唐玄宗)或是落难迁徙(东汉,东晋,南宋,南明)。流水的外来侵略(匈奴,五胡乱华,蒙古,女真,契丹,倭寇),铁打的中央统治思想(以道德标准统御全国,以平衡中庸为施策目的),除非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彻底改变,否则不足以形成培育数目字管理的土壤。
评分想说的太多,书太薄。
评分不必过分在意历史的细枝末节,不做基于道德的评价,更多是从经济上的发展趋势来解读历史,这种大历史的观点确实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自先秦至元末历史的漫笔集。收入了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作者用归纳法将史料高度压缩,用“大历史”观勾画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自先秦至元末,通过还原其人其事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因果以及现代型的经济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落脚。表彰了中国历史的自有特色,即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而前后连贯。
作者治史,每每从常人不经意的细节处入手,挖掘出极富启发性的新见,娓娓叙来,发人深省。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由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所著。全书历先秦至元顺帝为止。以时间为顺序,用叙述各朝代主要人物、事件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中国的大部分的历史。 黄仁宇先生强调以“大历史”到观点来看待中国历史。他指出中国在进入封建时代以来主要有三个帝国时期。即秦...
评分黄仁宇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缺乏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技术手段(用原话说就是缺乏“数目字管理”),以至于各种政策是自上而下凭空架设的。儒家向来重质不重量,认为只要有道德和“刚健有为”,就一定能成功,然而黄仁宇先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技术性缺陷不是可以单纯依靠...
评分最近读了黄仁宇先生的这部作品,对所谓的历史观稍稍有点感悟。故写下记录下。 由于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征伐外,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所以众心归一。但其统一的客观条件不止如此,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的黄河流域是一个水患多发的地区。而任...
评分我读历史方面的书,应该是柏杨先生的在先,黄仁宇先生的在后,但是二位的独特的历史观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映像。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两位先生的特点,那就是柏杨“人性”,黄仁宇“政经”:) 在《河畔谈历史》中,黄仁宇先生这个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原各朝各代的兴衰,...
评分一、 小69民接受真言与净土宗之仪式和念佛乐及往生的粗浅解释与缙绅先生的欣赏于天台华严的悟观与禅定,同为佛教。 -178、179页 唐朝后期之“两税制”是否即为国69税、地69税分收、分账?还是在南方两季稻地区按收获季节两次收税-只是简单加重税率? -我的问题 欧洲在1600年...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增补本)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