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1919—2013),英国当代著名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
1919年出生于伊朗。幼年时在南非农场度过,家境贫困,十四岁因眼疾辍学,十五岁离家做保姆,后从事过接线员、速记员等工作。
曾两次结婚又离异。1949年离开南非,留下丈夫和两个孩子,携幼子移居英国追寻心目中的自由生活,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野草在歌唱》为题出版,莱辛从此一举成名。
1962年,代表作《金色笔记》问世,成为其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充分理由。此后,笔耕不辍,一生出版了五十余部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曾如此评价:“多丽丝•莱辛既是文学史中的典范,也是当下文学创作的先锋。她改变了我们审视这个世界的方式。”
莱辛以笔名“简•萨默斯”创作的作品,国内首次译介
莱辛创作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作品
简•萨默斯是一位精神独立的中年女性,拥有令人艳羡的时尚杂志工作以及上流社会的社交圈。简在失去丈夫和母亲之后,对原本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产生了质疑与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简结识了老人莫迪, 两位女性之间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友谊和改变彼此人生态度的关系。
本书探讨了传统女性的处境、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质和女性气质的回归、老年人生存空间等问题。这一篇篇看似是主人公简内心独白的日记不仅仅是简自我发现的旅程,也可以看作是莱辛自我发现的新探索。
作者写到简娜周边女性的经历和莫迪细碎的早年生活时我一度读不下去,可这也是书的一大主题。尽管无法去深入感受“女性的独立自主”这般的话题,但仍能借作者充满智慧的言语去思索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无论是“病危之人的求生意愿”还是“垂老病人的心理诉求”,作者都给出了自...
评分“我”这个词真有魔力。在我有限的读书经验里,当你不喜欢某个作家的时候,但这个作家又备受称赞,那就去尝试着读一下他的第一人称写作。说不定会有所改观。 “我”的魔力在于这时“我”既是人物,也是作者。当你使用了“我”来写作,内心的情绪与喜爱倾向将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
评分一个百分之八十合衬的恋人,你可以深究所有思想相撞的时刻,可以把它们解释为奇迹的幸福时刻,可以解释为幸运,可以受之为理所当然。可以认为它存在那里自做自事,直到你出现才抬起头说我已寂寞太久,而你终于来了。可以把角色互换,换你自己做那个等待的人。可以在事后把这一...
评分一个百分之八十合衬的恋人,你可以深究所有思想相撞的时刻,可以把它们解释为奇迹的幸福时刻,可以解释为幸运,可以受之为理所当然。可以认为它存在那里自做自事,直到你出现才抬起头说我已寂寞太久,而你终于来了。可以把角色互换,换你自己做那个等待的人。可以在事后把这一...
评分“我”这个词真有魔力。在我有限的读书经验里,当你不喜欢某个作家的时候,但这个作家又备受称赞,那就去尝试着读一下他的第一人称写作。说不定会有所改观。 “我”的魔力在于这时“我”既是人物,也是作者。当你使用了“我”来写作,内心的情绪与喜爱倾向将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
有人教我们怎么成长,很少教我们怎么衰老,怎么面对死亡,怎么死亡。 莱辛怎么能把女性心理把握得那么精准。特别被打到。 自己的衰老,身边人的衰老,亲人朋友,甚至死亡。我不知道怎么面对,我可能会逃避,并悔恨下去。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用一场移情逃脱那样的悔恨,而且,哪怕有移情,有些感情还是如影随形无法脱逃啊。
评分女人之间的情谊啊,真是充满了激情愤怒和坚韧,时而喜欢时而互相厌恶,争吵嘴炮咄咄逼人,互相叫着劲又拉拉扯扯的过上好多年。大概是因为女人个体的情感太完满了,所以自己的世界很难容得下另一份同样饱满复杂的灵魂,于是要斗争要挤压要互相争夺,然后与对方撕扯着头发跌跌撞撞的冲向生活的深处。这本书里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人,相同的地方是她们背后的男性都极其面目模糊令人生厌,所以这本小说才有着五彩斑斓充满生机的模样。
评分悲情线路……跟我想的好邻居有出入……但是可读性还是有滴~
评分本身不喜欢太絮叨的风格,不过有促使我想想在护理中心变人性化之前的西方养老院/今日多数中国养老院大概是怎样的。
评分堕落地看了有一阵网小了,以致看正经小说时,不住赞叹于那些伟大的精妙的褶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