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與象徵

黨國與象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國史館
作者:周俊宇
出品人:
頁數:488
译者:
出版時間:2013-8-1
價格:NT$380
裝幀:軟精裝
isbn號碼:9789860374902
叢書系列:民國史學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近現代史 
  • 國族認同 
  • 臺灣 
  • 辛亥鼎革 
  • 政經-黨國體製 
  • 中國近現代 
  • 舊邦新造:1911-1949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是一本以學術角度探討中華民國國定節日歷史的研究專著,現行國定節日的基礎,大多在國民政府黨國體製下形成,走嚮憲政及政治轉型民主化後,製度上、象徵層次上仍複雜糾結。

本書分別就節日的誕生:北伐完成以前(1912–1928)、節日的重整:北伐完成以後(1928–1949)、節日的獨佔:戰後遷臺威權統治時期(1949–1987)、節日的紛然:民主化與臺灣化後(1987-2008)、來描述、解釋。

中華民國成立已屆百年,在歷史長流下,國定節日如何呈現變貌?亦針對現下課題與今後展望進行討論。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党国与象征——中华民国国定节日的历史》周俊宇著 国史馆2013年8月版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内容架构 第二章 节日的诞生:北伐完成以前(1912-1928) 一、共和国的新节日 二、旧朝传统的温存 三、遭否决的革命党符号 四、国民政府...

評分

《党国与象征——中华民国国定节日的历史》周俊宇著 国史馆2013年8月版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内容架构 第二章 节日的诞生:北伐完成以前(1912-1928) 一、共和国的新节日 二、旧朝传统的温存 三、遭否决的革命党符号 四、国民政府...

評分

《党国与象征——中华民国国定节日的历史》周俊宇著 国史馆2013年8月版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内容架构 第二章 节日的诞生:北伐完成以前(1912-1928) 一、共和国的新节日 二、旧朝传统的温存 三、遭否决的革命党符号 四、国民政府...

評分

《党国与象征——中华民国国定节日的历史》周俊宇著 国史馆2013年8月版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内容架构 第二章 节日的诞生:北伐完成以前(1912-1928) 一、共和国的新节日 二、旧朝传统的温存 三、遭否决的革命党符号 四、国民政府...

評分

《党国与象征——中华民国国定节日的历史》周俊宇著 国史馆2013年8月版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内容架构 第二章 节日的诞生:北伐完成以前(1912-1928) 一、共和国的新节日 二、旧朝传统的温存 三、遭否决的革命党符号 四、国民政府...

用戶評價

评分

該書為周俊宇在政大碩士論文《塑造黨國之民》基本上增刪而成。碩士論文既得齣版,可見本書作者功力之深。周俊宇對日本學術界亦相當瞭解,所以研究網絡瞭中颱日三方資料(但沒有二檔館史料)。本書成書過程大抵經過多次修改,行文框架反而有拖遝重復之嫌。然而瑕不掩瑜,初齣茅廬即有此成就(此外,在東大讀博期間還譯有三本日本專著),以後學術成就不容小覷。

评分

該書為周俊宇在政大碩士論文《塑造黨國之民》基本上增刪而成。碩士論文既得齣版,可見本書作者功力之深。周俊宇對日本學術界亦相當瞭解,所以研究網絡瞭中颱日三方資料(但沒有二檔館史料)。本書成書過程大抵經過多次修改,行文框架反而有拖遝重復之嫌。然而瑕不掩瑜,初齣茅廬即有此成就(此外,在東大讀博期間還譯有三本日本專著),以後學術成就不容小覷。

评分

該書為周俊宇在政大碩士論文《塑造黨國之民》基本上增刪而成。碩士論文既得齣版,可見本書作者功力之深。周俊宇對日本學術界亦相當瞭解,所以研究網絡瞭中颱日三方資料(但沒有二檔館史料)。本書成書過程大抵經過多次修改,行文框架反而有拖遝重復之嫌。然而瑕不掩瑜,初齣茅廬即有此成就(此外,在東大讀博期間還譯有三本日本專著),以後學術成就不容小覷。

评分

該書為周俊宇在政大碩士論文《塑造黨國之民》基本上增刪而成。碩士論文既得齣版,可見本書作者功力之深。周俊宇對日本學術界亦相當瞭解,所以研究網絡瞭中颱日三方資料(但沒有二檔館史料)。本書成書過程大抵經過多次修改,行文框架反而有拖遝重復之嫌。然而瑕不掩瑜,初齣茅廬即有此成就(此外,在東大讀博期間還譯有三本日本專著),以後學術成就不容小覷。

评分

該書為周俊宇在政大碩士論文《塑造黨國之民》基本上增刪而成。碩士論文既得齣版,可見本書作者功力之深。周俊宇對日本學術界亦相當瞭解,所以研究網絡瞭中颱日三方資料(但沒有二檔館史料)。本書成書過程大抵經過多次修改,行文框架反而有拖遝重復之嫌。然而瑕不掩瑜,初齣茅廬即有此成就(此外,在東大讀博期間還譯有三本日本專著),以後學術成就不容小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