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王小波 杂文 王小波的幽默 随笔 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经典 人文
发表于2025-04-26
沉默的大多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这么大年纪才看了王小波的第一本书,也觉得恰恰好,早一点我都看不懂,不过也可能因为看太晚了人生才一直这样稀里糊涂。说这本书,其实也有几个话题翻来覆去地,变换着花样地讲,有几篇倒也有点无聊。不过比起文章,更能感受到的是这个文章背后的人的魅力。王小波,人对了,写什么都是对的。并不是因为他的话多有道理,多让人信服,而是能感觉到他价值观的客观公正理性,看待这个世界方式是犀利毒舌却又温柔。与其说这文字与众不同,不如说这人独一无二。再看多几遍都不够。
评分阴阳怪气,文笔啰嗦,絮絮叨叨,几乎所有文字都在不停吐槽作者自己在文革中的那点遭遇和郁闷(逢中必反类似台湾的柏杨),而且文采如今看也很平庸,酸腐狭隘,论据少的可怜(一个例子反复举),根本看不出是美国名校的文科硕士,尤其是涉及90年代影视方面,他的视野和深度连普通豆瓣成员都不如。大概只是由于他的早逝和非主流立场,才博得如此好评吧
评分幽默,有趣,有思想,也有自己的脾性
评分“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我刚刚过了四十四岁生日,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看着小波,才能记起来那个曾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自己,希望我这一生也不会向虚无投降。
评分如今这个时代,沉默的人已经很少了。 社交网络给予了人们天花乱坠天马行空言论的“自由”, 你看到有人骂你喜欢的歌手、演员、运动员,你会和他撕起来; 你看到令人气愤的新闻、观点、政策,你会马不停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诸如此类。 大部分人都在充当键盘侠,想红的人制造噱头、制造一波又一波的闹剧,当沉默的人不再沉默,世界就乱了。 我们都曾经是那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时代赋予我们更多表达自己的途径,我们躲在网络大衣里默默发出自己的声音,有谁甘心于做一个沉默者? 如果王小波还在,那会是怎样?对于当今的时代,他又有什么想说的,他会保持沉默还是继续发声?梦里见,小波。
王小波(1952-1997),北京人。中国著名学者、作家。年轻时在云南农场作过知青,插过队,做过工人、老师。1978年至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84年前往美国留学。1986年获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1992年后开始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
《沉默的大多数》是当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杂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的杂文名篇。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包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包括创作谈和文论,包括少量的书评,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
在我心目中,先前会认为王小波就是骆驼一样的人,因为在作家的心目当中,他应该也算多产吧,但是好戏在后面,他给我的感觉真的是好戏在后面。 不是通过朋友和同事来知道他的,是在做学生时期,无意中在书店里买到他的书,从那天开始认识了一个叫王小波的中年男人,他跟我过去...
评分大学时的我曾经把王小波与鲁迅相提并论,算是当年的一个文化偶像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沉默的大多数”和那只可爱得要命的“特立独行的猪”。前几个月吧,看到一篇什么文章,说王小波成名前很恭谨的,在会上不敢说话,在圈内也没人鸟他,死了反成了名,让圈内人咋舌。我当时很...
评分十年,是一个小小的轮回,足够我们忘记许多人或者事,真挚的爱情都难以保持如此之恒久,但王小波凭着四卷文集,战败了时间。 1997——2007,在王小波离去的十年间,生活有何改变?无非是天增岁月人增寿,大家都老了十年。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上网费从一小时8元,降到了一个月80...
评分王小波老师1995年发表的文章《花刺子模信使问题》里说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中亚古国花刺子模有个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群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将帅出征在外,凡麾下将士有功,就派他们给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们得到提升...
评分认识王小波还是大学时的事情了。说来也惭愧,最初说喜欢王小波,纯粹是因为想让自己显得独特一点。之所以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是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这个朋友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奇特的人,懂得东西五花八门,说话幽默又风趣,可总能说笑着讽刺些什么。受他影响,我心...
沉默的大多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