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漢娜·阿倫特 曆史 二戰 社會學 政治哲學 極權主義、威權主義政權 政治學 德國
發表於2025-02-16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阿倫特提齣瞭法庭審判權,艾希曼反人類罪,如何對待艾希曼辯護三個問題。可惜論述比較失焦。對於惡之平庸的分析零散費解,全書的宗旨不及附言陳述凝練。但阿倫特確實提齣瞭深刻的問題,法律能夠為公正做些什麼?法律自身的邏輯是否成為艾希曼逃脫罪責的理由?個人判斷與道德在現代社會何以必不可少?
評分看完電影《漢娜·阿倫特》之後一直想看,真是拖瞭好久纔翻。“平庸的惡”雖然是一個聽上去並不復雜的命題,可在戰後那樣的解放浪潮裏,有一位猶太女性能發齣如此理性的聲音,足以說明她對哲學和思想本身的熱愛。
評分哈維爾曾談到,我唯一的希望是活在真實之中,阿倫特則通過對於艾希曼的報道,說明瞭這種活法的高昂成本。她是讓人感到“無情”的思考者,當人們渴望著戲劇化的復仇時,她卻剝離掉嵌入生命中的特定血緣與種族,從一個超越族群的中立視角來審視問題,所以,“無情”背後又恰恰是熱忱,對於整體性人類思考的熱忱。在書信中,阿倫特錶明自己隻是想陳述和記錄“真實”,但客觀性反而成為瞭她被指控的理由。她的判斷固然洞徹,更動人的則是她在判斷之後不願介入爭辯的自負——哈,連她的傲慢都可以吸引我。整本書可討論性非常強,當代的官僚體係呈現齣一種精密又冗雜的形態,艾希曼就是這個現代利維坦的縮影,他的套話、他的不思、他的推卸、他的服從、甚至連他的“說不齣話”與尊重“猶太長老”,都深深銘刻著官僚體係與官僚思維的印記。
評分完全能理解阿倫特對艾希曼的刻畫引起的反彈,但是能跳齣苦難本身來看災難形成的,從而纍積更好的經驗來杜絕未來災難的再次發生,確實要比已經看瞭太多殺戮的描寫而來得更有層次。因為發錶的文章連載於《紐約客》,也某種程度上讓本書的觀點更為獨特激進,下結論下的更狠,這也能保證阿倫特的觀點過瞭幾十年,仍然有一定程度上的生命力。艾希曼這個形象非常的活,但是也許也隻是活在阿倫特的筆下,真正的艾希曼,恐怕艾希曼自己也不清楚是如何,但是通過艾希曼也窺見在極權主義下,自以為沒有惡的人,是如何走嚮瞭真正的大惡。至於這樣的惡是不是平庸,從結果看,真的不能叫平庸瞭。
評分隔瞭六七年再讀,還是覺得很震撼。其中“平庸的惡”這個概念,特彆讓我想到wg,想到anti-rightist。讓普通人變魔鬼的是極權政體,讓宣傳的教條取代瞭最基本的人性。另外,這個中文版相當不錯。
漢娜•阿倫特(1906—1975) 美籍德國猶太哲學傢,曾師從於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先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布魯剋林學院開辦講座;她還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以《極權主義的起源》(1951)、《過去與未來之間》(1961)和《論革命》(1963)等為代錶的一係列著作及其天纔的洞見和雋永的智慧,為當代政治哲學做齣瞭卓越的貢獻,成為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矚目的人物。
●漢娜•阿倫特極具爭議性的著作,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猶太政策進行全麵總結,提齣著名的“平庸的惡”概念,引發西方思想界長達五十年的爭論
●詳細記錄納粹戰犯庭審全過程,還原曆史現場,探討戰後審判的閤法性
●無刪節簡體中文全譯本首次齣版
●特彆收錄阿倫特德文版自序與德國史學巨擘漢斯·濛森導讀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對納粹戰犯、“猶太問題最終解決方案”重要執行者阿道夫•艾希曼開展瞭一場曠日持久的審判。漢娜•阿倫特就這場審判為《紐約客》寫瞭五篇報告,後集結成書。《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詳細記錄瞭這次引發全球關注的審判的全過程,並結閤對大量曆史資料的分析,提齣瞭“平庸的惡”的概念。惡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惡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業、忠誠的小公務員。艾希曼由於沒有思想、盲目服從而犯下的罪並不能以“聽命行事”或“國傢行為”的藉口得到赦免。
作品背景: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作者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编辑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史料...
評分作品背景: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作者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编辑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史料...
評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纳粹的庭审报告,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最负盛名的作品,此书抛出了那个著名的观点:平庸的恶。艾希曼,党卫军保安总局四局盖世太保B处犹太人科长(IV-B-4),以色列指控他对屠杀600万犹太人负有最直接责任。艾希曼1945年从德国越狱,通过党卫军地下组织伪...
評分我们何时有义务遵守法律,何时没有? Eichmann无疑是个奉公守法的公民,尽忠职守的军官。他对待亲朋好友的态度 “not only normal but most desirable”;在他的自述中,唯一让自己感到良心不安的事情是未能完成上级交代的本职工作(" he would have had a bad conscience only...
評分1961年4月上旬前往以色列旁听艾希曼审判,一个月之后离开,5月10日抵达比利时,在巴塞尔呆了一周,见面雅斯贝尔斯,5月17号前往慕尼黑,住到6月中旬。在此期间,她给友人玛丽·麦卡锡的信中提到了关于此前不久耶路撒冷之行的感受;后来回到美国开始撰写此书,阿伦特致玛丽信中...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