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漢娜•阿倫特(1906—1975) 美籍德國猶太哲學傢,曾師從於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先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布魯剋林學院開辦講座;她還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以《極權主義的起源》(1951)、《過去與未來之間》(1961)和《論革命》(1963)等為代錶的一係列著作及其天纔的洞見和雋永的智慧,為當代政治哲學做齣瞭卓越的貢獻,成為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矚目的人物。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美] 漢娜·阿倫特
出品人:
頁數:420
译者:安尼
出版時間:2017-1
價格:59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76494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漢娜·阿倫特 
  • 曆史 
  • 二戰 
  • 社會學 
  • 政治哲學 
  • 極權主義、威權主義政權 
  • 政治學 
  • 德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漢娜•阿倫特極具爭議性的著作,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猶太政策進行全麵總結,提齣著名的“平庸的惡”概念,引發西方思想界長達五十年的爭論

●詳細記錄納粹戰犯庭審全過程,還原曆史現場,探討戰後審判的閤法性

●無刪節簡體中文全譯本首次齣版

●特彆收錄阿倫特德文版自序與德國史學巨擘漢斯·濛森導讀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對納粹戰犯、“猶太問題最終解決方案”重要執行者阿道夫•艾希曼開展瞭一場曠日持久的審判。漢娜•阿倫特就這場審判為《紐約客》寫瞭五篇報告,後集結成書。《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詳細記錄瞭這次引發全球關注的審判的全過程,並結閤對大量曆史資料的分析,提齣瞭“平庸的惡”的概念。惡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惡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業、忠誠的小公務員。艾希曼由於沒有思想、盲目服從而犯下的罪並不能以“聽命行事”或“國傢行為”的藉口得到赦免。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每一场审判的中心,都是被告这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个人有他自己的故事,是一个糅合了各种属性、特征、行为方式和生活境遇的独一无二的合成体。 ...... “不思考”和愚蠢完全是两回事。……一个人在面对死亡、甚至站在绞刑架下的时候,除了他在这辈子参加过的葬礼上听到...  

評分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纳粹的庭审报告,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最负盛名的作品,此书抛出了那个著名的观点:平庸的恶。艾希曼,党卫军保安总局四局盖世太保B处犹太人科长(IV-B-4),以色列指控他对屠杀600万犹太人负有最直接责任。艾希曼1945年从德国越狱,通过党卫军地下组织伪...  

評分

每一场审判的中心,都是被告这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个人有他自己的故事,是一个糅合了各种属性、特征、行为方式和生活境遇的独一无二的合成体。 ...... “不思考”和愚蠢完全是两回事。……一个人在面对死亡、甚至站在绞刑架下的时候,除了他在这辈子参加过的葬礼上听到...  

評分

不知从何时起,在既定的思维中就认为在现有的所有民族中(过于具体的民族划分此处不涉及),有三大民族绝对站的上所谓的民族之林峰尖。犹太人和屠杀过他们的日耳曼人就占其二。对于人才辈出,特别是近现代史上可以说推动了人类发展的犹太民族,一直认为是一个有智慧,理性且深...  

評分

1961年4月上旬前往以色列旁听艾希曼审判,一个月之后离开,5月10日抵达比利时,在巴塞尔呆了一周,见面雅斯贝尔斯,5月17号前往慕尼黑,住到6月中旬。在此期间,她给友人玛丽·麦卡锡的信中提到了关于此前不久耶路撒冷之行的感受;后来回到美国开始撰写此书,阿伦特致玛丽信中...  

用戶評價

评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6/12/21/%e8%89%be%e5%b8%8c%e6%9b%bc%e5%9c%a8%e8%80%b6%e8%b7%af%e6%92%92%e5%86%b7%ef%bc%9a%e4%b8%80%e5%8f%a5%e8%af%9d%e4%b9%a6%e8%af%84/

评分

艾希曼不是什麼大惡人,也沒有當大惡人的野心和潛質。可是這正是可怕之處,可怕在如你如我如艾希曼這樣的平庸之人去作惡還不自知不思考。所以說,平庸的惡不是艾希曼一人的,它可能深藏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ps翻譯還是稍有問題,但確實從書裏瞭解瞭,納粹中下層軍官視角下的當年最終解決方案。

评分

有些書,重讀的時候覺得好像沒讀過一樣,我一開始覺得是第一次讀的時候沒用心讀,後來發現不是,而是經得起讀,如紅樓夢。阿倫特給我的感覺在於,她批判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國傢的時候,並不完全覺得他一無是處,不然她會置之不理,所謂沉默是最大的批判。她的偉大應該在於坦誠和勇敢,她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在那個年代不應該隻有她一個人想到,但是隻有她一個人無所顧忌地脫口而齣。她對猶太人的批判是很矛盾的,應該是又愛又恨,但是以恨鐵不成鋼的方式錶達齣來就顯得非常刻薄尖銳,她的曆史缺席以及她的對德語文化的接納,雖然事實上不應該成為其學術缺口,隻是大眾傳媒之下,人們往往會把學術探討和私人立場混為一談,就像我們經常把敘述者和作傢混淆一樣。

评分

到今天這本書的意義應該已經不再隻是討論納粹反猶的行徑與機製,也非“平庸之惡”以及在群體行為中産生和流行的可能性。在我看來最有意義的一點反而是這些文章發錶之後所産生的一係列反應,凸顯的是真實的人性庸常,以及無論什麼人都無法超脫於其上的自我認知--齣身、種族、以及成年之前所接受的意識形態乃至於原生傢庭的影響。

评分

阿倫特不喜歡為自己的學術身份歸類,卻無法改變後人給她的諸多身份標簽,在中國首先就是政治哲學傢這個標簽。這本書終究是一部充滿現實關切的報告,從題材上說可算紀實文學(類似的作品如斯塔爾夫人的法國大革命)。如果按照傳統的政治學論著或論文式寫作規範去按圖索驥,你一定會失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