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 第八卷:汉武的帝国》:汉帝国成立初始,百废待兴。吕后权倾朝野,外戚纷起,酿成诸吕之乱。文景二帝为国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恢复生产。一切都已铺垫好,只等汉武帝登上舞台。
他锐意进取,使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空前强大。政治上,他加强皇权,施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文化上,他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成为后世两千年主流思想;军事上,他击败匈奴宿敌,使得汉帝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经济上,他听取桑弘羊建议,盐铁官营,大大充实国库实力。在他的经营下,汉帝国傲视东方。
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五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一部《中华根》(先秦),第二部《**帝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宋元》,第四部《明清》,第五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十五卷。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1-15卷)。
花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此书,意犹未尽,下面用手机渣打字简单说下自己的所想所得。 尽管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汉武的帝国》,但显然,作者易中天先生并不拘泥于汉武帝,全书从刘邦开始写起,甚至涉及到东汉,而这种安排的妙用待写汉武帝时便显现了出来:汉武帝时期许多的人事...
评分汉代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毋庸置疑,易中天以“帝国”给出了恰当的描述。 本书评述了自汉高祖刘邦建国到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汉代如何从封建制走向中央集权,进而成为左右东方的大帝国的崛起历程。 作者把政治权力的制衡作为理解汉帝国发展的一条主线,从中央集权、...
评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汉武帝之一生,功过是非,大政方针,改革除旧均在一书之内。尊儒亦用法,中央集权。均输平准集天下富商之资。察举聚天下之才自用之,平朝鲜,通西域,征南越,收西南夷,灭匈奴。开疆拓土,大致奠定华夏版图,功大莫过于此,然任酷吏,杀人如麻,信巫术,...
评分汉武的故事看过不少,包括易老师的汉代风云人物里也有。果然这本并没有按传统把汉武的生平再次一一叙述,而是详解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分析了刘彻的用心良苦,评价了其中的是非功过与背后的历史意义,让我们从现世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这位天之骄子。 十六岁登基,二十一岁置五经博士...
评分如果让我穿越,我还是颇喜欢春秋的,感觉易老师应该也是蛮中意哪个时期的,因为《青春志》很有诚意,作为读者也是热血沸腾,拍手称赞。只可惜,嬴政同志一个焚书坑儒,武帝刘彻一个独尊儒术,我大中华逐渐走向了今天这条外儒内法的窄路。我之前可能是错怪孔老夫子了,今天让人...
开创未来的制度,付出的是无数人头落地,金戈铁马的指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前一章叱咤风云,后一章身死灭族,几乎鲜有人得以善终,这本书看得我瑟瑟发抖
评分“汉的气质,是雄大、闳放和深沉的。”
评分【易中天·中华史08】大汉的安邦治国与抗击外寇是并重的,都很精彩。所以,汉武的帝国真心需要两卷才写得完,一卷内政(法制经济),一卷外战(军事外交)。这本对波澜壮阔的后者着墨甚少,倒是倾力介绍了汉官吏制度的演变,因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评分开创未来的制度,付出的是无数人头落地,金戈铁马的指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前一章叱咤风云,后一章身死灭族,几乎鲜有人得以善终,这本书看得我瑟瑟发抖
评分其实就是解答了上一卷最后的问题,秦帝国是“中央集权+官员代理”,有些独木难支,而汉武在秦的基础上,加了一根柱子“伦理治国”,秦制秦政这才彻底转化为汉制汉政,秦政是法治,汉政是法治+周的德治,“制由秦帝,政借两周”,这就是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兴四百年的原因。 不过易老师有的地方太啰嗦啦。你以为要讲汉武帝,他讲起了汉惠帝,你以为他要开始讲汉武帝的过失,他讲起了卫霍两家的发家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