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漕运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黄仁宇 明朝 漕运 中国历史 经济 明史 【美】黄仁宇
发表于2025-04-18
明代的漕运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漕运这块是很有些读头但翻译太拗口了。阅读起来实在是……
评分真心是本好书,比他后面那些书要用心的多,有老师盯着还是不一样。历史学者喜欢从一个侧面为纲,由点及面,论及全局。作为系统的一个部分,就像网络一样,只要是联通的,从什么地方出发都可以遍历。但是,网络里面总有些关键的节点,统领全局。漕运,我想应该可以算是一个这样的节点。不过,看完全书,一个疑问越加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明廷,及清廷……禁海运?有谁有推荐的书说这个问题的吗?
评分本来是作为历史书来读的,由于工作的原因,读着读着读出了中国物流史的味道
评分数据为王
评分书是好的,作为博士论文来说非常用心,但总觉得某些地方可以写得更详细更系统些。另外可能是作为工科生,感觉第三章逻辑上有些不够清晰,个别皇帝的年号称号用得有点乱,但是瑕不掩瑜。
黄仁宇 (1918-2000),知名度最高的华人历史学家之一。生于湖南长沙,1936 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曾于抗日战争时期辍学并加入国民党军队,1950 年退伍后赴美求学于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后转攻历史系,并于1964 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 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9 年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现代中国的历程》《黄河青山》等畅销书。
译者简介:
张皓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政治史。
张升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明清史。
许多学者认为,每个王朝崩溃时,政府机器毁坏的第一个迹象就是对水利问题的忽视。由于漕运不能再进行有系统的输送,大明帝国才失去了活力,直至最后崩溃。这是真的吗?
本书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也是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全书以扎实的数据和考证为基础,还原明代的漕粮运输图景和漕运管理方式,并由此触及明代的政府模式、官场惯例、经济制度、地理环境、工艺技术和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它揭开了明廷依靠漕运作为国库收入主要来源长达两个世纪这一现象背后的主导思想观念,更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为何一个政治、经济、环境都远优于西方的国度,却未能迎来现代文明的曙光。
编辑推荐:
1、本书征引资料丰富,运用大量数据分析是其重要特点。从经济角度而言,大运河对明朝发挥着命脉的作用;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审视,1368年至1644年间发生了许多事件,中国却错过了这段使人奋发的岁月。本研究能够发现一些线索,为人们的思考提供帮助。许多学者研究,大凡一个王朝的灭亡,其中一个迹象就是对水利的忽视,大运河后来无法进行有系统的输送,是否证明了大明帝国的崩溃?史家黄仁宇在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大运河(漕运)对明朝的国家财政发挥着命脉的作用,它是京城和江南之间唯一的交通运输线,所有的物资供应都要经过它,大运河有它绝对的历史意义。明代漕运问题涉及明史中的许多因素,如官场惯例、国民经济、地理环境和工艺技术等,都密切关联着漕运的运作。从明代帝王、大臣管理漕运的方法中,我们可以推断描绘明代的政治体制、政府模式、财政政策以及社会风俗和统治思想。
本书是黄仁宇的博士论文,喜欢他著作的人不妨看看,翻翻也好,书前面记录的博士论文答辩小组成员中赫然就有余英时的名字。
评分可惜中国学者普遍缺乏。包括这本书的书评,竟敢说漕运之不废,乃"百万劳工衣食所系",这不可笑,这个观点引自网络穿越小说,这才可笑。 但凡稍微认真看过这书的人,都该记的,劳工是官方征用,并无报酬,连这点基本常识都没有,何必花时间看这种书,又何必写书评。
评分年夏在省交通干校学习时,听闻京杭运河杭州段想开凿一条主城外货运专用航道,当然目前还在持续推进阶段。后来几天在义桥所看见川流不息的内河航运,各类货船来往往,看到京杭运河在现代仍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于来自沿海的我来说还是稍有惊奇的。 后来在书店看到这本书...
评分年夏在省交通干校学习时,听闻京杭运河杭州段想开凿一条主城外货运专用航道,当然目前还在持续推进阶段。后来几天在义桥所看见川流不息的内河航运,各类货船来往往,看到京杭运河在现代仍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于来自沿海的我来说还是稍有惊奇的。 后来在书店看到这本书...
评分这本书比较粗,没有厘清几个问题。第一,漕运在明代经济中占何种地位,能不能代表明代的经济制度?第二,为何不把华北的800万石和江南的400万石做个比较?第三,是不是确实是当时中国的经济制度[税赋制度]以及背后的帝国意识形态,使得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第四,漕运制度和...
明代的漕运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