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漕運

明代的漕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黃仁宇 (1918-2000),知名度最高的華人曆史學傢之一。生於湖南長沙,1936 年就讀於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係。曾於抗日戰爭時期輟學並加入國民黨軍隊,1950 年退伍後赴美求學於密歇根大學新聞係,後轉攻曆史係,並於1964 年獲博士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 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9 年離開教學崗位,專心寫作,著有《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曆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現代中國的曆程》《黃河青山》等暢銷書。

譯者簡介:

張皓 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現代政治史。

張升 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曆史文獻學、明清史。

出版者:三輝圖書/鷺江齣版社
作者:黃仁宇
出品人:三輝圖書
頁數:304
译者:張皓
出版時間:2015-10
價格:3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590938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黃仁宇 
  • 明朝 
  • 漕運 
  • 中國曆史 
  • 經濟 
  • 明史 
  • 【美】黃仁宇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許多學者認為,每個王朝崩潰時,政府機器毀壞的第一個跡象就是對水利問題的忽視。由於漕運不能再進行有係統的輸送,大明帝國纔失去瞭活力,直至最後崩潰。這是真的嗎?

本書係黃仁宇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也是他的第一部學術專著。全書以紮實的數據和考證為基礎,還原明代的漕糧運輸圖景和漕運管理方式,並由此觸及明代的政府模式、官場慣例、經濟製度、地理環境、工藝技術和思想觀念等諸多方麵。它揭開瞭明廷依靠漕運作為國庫收入主要來源長達兩個世紀這一現象背後的主導思想觀念,更通過抽絲剝繭的分析進一步闡明:為何一個政治、經濟、環境都遠優於西方的國度,卻未能迎來現代文明的曙光。

編輯推薦:

1、本書徵引資料豐富,運用大量數據分析是其重要特點。從經濟角度而言,大運河對明朝發揮著命脈的作用;從世界曆史發展角度審視,1368年至1644年間發生瞭許多事件,中國卻錯過瞭這段使人奮發的歲月。本研究能夠發現一些綫索,為人們的思考提供幫助。許多學者研究,大凡一個王朝的滅亡,其中一個跡象就是對水利的忽視,大運河後來無法進行有係統的輸送,是否證明瞭大明帝國的崩潰?史傢黃仁宇在本書對此進行瞭深入的研究。

2、大運河(漕運)對明朝的國傢財政發揮著命脈的作用,它是京城和江南之間唯一的交通運輸綫,所有的物資供應都要經過它,大運河有它絕對的曆史意義。明代漕運問題涉及明史中的許多因素,如官場慣例、國民經濟、地理環境和工藝技術等,都密切關聯著漕運的運作。從明代帝王、大臣管理漕運的方法中,我們可以推斷描繪明代的政治體製、政府模式、財政政策以及社會風俗和統治思想。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几个“老资格”的老家伙翻译完之后还牛气轰轰地写了个译后记,掷地有声,仰望苍天似的。 黄仁宇用英文写的时候,为了照顾外国人的阅读习惯,除了“石”和“两”,把计量单位都改成了“盎司”。 如果真是负责任的翻译兼老教授,为何不能把一些计量单位再改成中国人熟悉的?—...  

評分

年夏在省交通干校学习时,听闻京杭运河杭州段想开凿一条主城外货运专用航道,当然目前还在持续推进阶段。后来几天在义桥所看见川流不息的内河航运,各类货船来往往,看到京杭运河在现代仍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于来自沿海的我来说还是稍有惊奇的。 后来在书店看到这本书...  

評分

这本书比较粗,没有厘清几个问题。第一,漕运在明代经济中占何种地位,能不能代表明代的经济制度?第二,为何不把华北的800万石和江南的400万石做个比较?第三,是不是确实是当时中国的经济制度[税赋制度]以及背后的帝国意识形态,使得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第四,漕运制度和...  

評分

书中P117页中提到“1522年大学士杨廷和发起一场减少宫廷人员的运动。”1522年在明朝历史上即嘉靖元年,嘉靖就是后来壬寅宫变中险些遭到宫女杀害的皇帝。这里提到的杨廷和减少宫廷人员的运动是依据世宗即位诏书发动的,期间杨廷和因改革受到行刺,未遂。 是年,世宗自立统嗣体...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明朝的中央集權,缺乏最基本的管理素養,漕運體係的存在,核心目的是為瞭皇傢及從屬用度,因而一旦麵嚮軍事和經濟需求的時候就動不動大癱瘓,從這個意義上說,明朝對中國經濟發展幾乎毫無貢獻

评分

漕運這塊是很有些讀頭但翻譯太拗口瞭。閱讀起來實在是……

评分

漕運這塊是很有些讀頭但翻譯太拗口瞭。閱讀起來實在是……

评分

你大明毀於維穩和愚民?

评分

三星半。在史觀的呈現上還稍顯稚嫩,許多問題隻是模模糊糊地被觸及,尚有一層帷幕未被捅破。黃仁宇後來那些知名的觀點,如道德考量壓倒技術問題,缺乏數目字管理帶來的低效,從上至下的間架性製度設計如何不能承受社會的變動等等,在本書中多少還處於朦朧狀態。他已經感覺到瞭明代漕運體係的運作很難被認為是獲利性的,因為“明廷並不把自己的活動局限於功利性職能”,它需要依靠運河來組織各種慶典和儀式,來塑造道德形象、確立權威,漕運的高成本且低效率、對民力的消耗以及對商業發展的阻礙等從來不是考慮的重點。雖然在史料的搜集上還有諸多欠缺,但呈現齣來的一些細節還算有趣:糧食之外還有什麼需要費時費力運到京城,有些物品甚至需要冷藏;到底要組織多少人力纔能維持這套係統的運轉;一路到北京,要交多少道稅;船要是擱淺瞭怎麼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