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西周史 曆史 先秦史 楊寬 西周 中國曆史 古代史 中國
發表於2025-02-22
西周史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本書旁徵博引大量古籍、銘文、考古記錄,並輔以紮實的考據辨僞,是一部上乘的斷代史專著。
評分看完圖書館的,有必要收集一套楊寬的著作。
評分本書旁徵博引大量古籍、銘文、考古記錄,並輔以紮實的考據辨僞,是一部上乘的斷代史專著。
評分其實底子裏還是對於文獻的梳理能力見長。所述所論,對於資料幾乎是“竭澤而漁”,特彆是“小學”功夫,實在瞭得,這從一個側麵給讀者以啓示:雖然“現代科學”觀點重要,但功夫與繁難之要卻還在傳統治學本領之上。換言之,現代的教育多講“思路”、“方法”與“啓發”,但失卻根基,此種“啓發”不過是製造新時代“耳食之談”之“常識”人,無法成其學業。最後是這本書由論文連綴而成,雖然粗加削刪,但整體重復冗長之處甚多,令人讀後感覺作者圖自己便利而不顧讀者體驗。書中關於“禮製”的論述尤為精彩,與其說是一本完善的西周史著作,比如說是釋讀西周金文與西周諸多文獻的分類教材,讀之多有“恍然大悟”之感。這一版的編輯體例上不甚完善,因此書“連綴”論文之特性,每一章最好注明原文所本以及發錶年限以讓讀者橫嚮比較。
評分經典中的經典,很早以前是讀過的,當時的感覺已經不記得瞭。唯獨每次看這本,都深感學無止境。
楊寬(1914—2005),字寬正,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白鶴江鎮人。曾就讀於蘇州中學師範科,1936年畢業於光華大學國文學係,師從史學大傢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1936年參與上海市博物館籌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館館長兼光華大學曆史係教授,1953年任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1959年調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所副所長,1970年又調迴復旦大學曆史係工作。1984年赴美國邁阿密定居至逝世。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物整理處處長,上海市博物館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首屆至第三屆副理事長。著有《中國上古史導論》《西周史》《戰國史》《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古史新探》《中國古代都城製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陵寢製度史研究》等。
西周時期是中華傳統文化形成的重要奠基期,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在中國曆史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受到曆代的推崇,直至今日。對於西周時期的曆史文化發展,是有誌於瞭解中國文化的人所當知曉的。由於西周時期存世文獻不多,且大多經過後世的編選和修訂,因此對西周曆史的研究是比較睏難的,綜閤性的研究也不是很多。楊寬先生的《西周史》記述瞭西周時期二百八十年的曆史發展過程,是對西周曆史較全麵的研究,也是20世紀這一領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許多研究思路、方法、結論,到今天仍具有不可磨滅的參考價值。尤其是對於西周以禮製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詳細梳理,得到舉世關注。從中我們也可以理解中華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對今天我們繼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從中汲取曆史智慧具有重要的作用。
西周時代是指公元前十一世紀末葉周武王剋商,創建周朝,建都於鎬,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殺和周平王遷都洛邑,前後約二百八十年的這一段時間。西周是繼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兩代的基礎上有瞭光輝燦爛的發展,對整個中國曆史與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本書即為著名曆史學傢楊寬先生對西周的曆史的通貫介紹,是瞭解和研究西周時期曆史的較重要的著作。
本書是楊寬先生的代錶作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撰寫,曆時四十餘年。全書共分七編,分彆討論瞭西周的開國,西周時代的土地製度、農業生産和手工業生産,西周的政權機構、社會結構和重要製度,西周王朝的軍政大事,西周時代的楚國和曾國,西周時代的文化教育和禮製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與東遷。全書資料豐富,將金石銘文與文獻記載互證,考辨精密,結論詳實可靠,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
杨宽先生这本书,是根据他自己先前《古史新探》的基础上再加工修成。因而书中讲礼制名物考证特详,都是那本论文集已有的东西,其余便另无所取。 吾师也云:从杨宽,到许倬云,再到李峰,学术进步的阶梯,昭然若揭。杨先生汲汲名物考证,厥功甚伟。入门则可,但很难再有多少继续...
評分中国人当官的动机是什么?偶阅杨宽《西周史》,从中国浓厚的宗法思想迷雾中看到了一点答案。 在宗法制度中,宗族之长(宗子)有庇护宗族成员之责。宗子的得失,关系着整个宗族的兴亡。宗子一旦得罪,常常整个宗族都要被驱逐或灭亡。 《左传·襄公三十年》:“守其官职,保族...
評分 評分著名天才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提及历史著作时曾提到过一个词,叫做“动的历史的繁杂”。在我看来,这种“动的历史的繁杂”是历史各个时期不断发生、发展的演变。而后世人则把演变中发生的事情抽丝剥茧梳理出来,整理成为史学。 中国人身上的现世主义哲学精神造就了宗教在中国的无...
評分西周史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