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囊括了主编历时三年收集的国内外75位人类学家的98篇田野故事。本书涵盖的田野范围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北美,乃至北极圈以内,内容五花八门,风格多种多样,故事背后共同蕴含着不可多得的方法论意义和理论价值,是中国大陆人类学界最值得期待的首次尝试。
人类学家的田野笔记,一直是比田野报告更让我入迷的读物。因为其中少了些理论的架构而多了些田野的实际经验,更具实用性也更有趣味。 这本书出版时,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本书会是中国版的《小泥屋》;兴冲冲地翻开,却大失所望。 本书选编了多位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然而作者的水...
评分“人类学的基本特征是,人类学家必须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不是仅仅依靠文献或主要依靠文献。” 这本书有许多有趣的内容,大多数充满情怀,至少一半满是才华。有些十分幽默,比如郑少雄、章邵增的文章。 他们的田野遍及海内外,有的田野领域扩及监狱及性工作者。比如高美慧写...
评分看到“田野”两个字就莫名激动。田,有人生活的土地;野,难以到达,充满未知和好奇的所在。这里的故事是跟我朝九晚五的节奏不一样的故事。故事里有他们在田野里的内疚和思索。 P52 关系越熟,越暴露我们的短处。我们从当地人那里取走了他们文化的秘密,但是他们逐渐发现我们无...
评分以为是论文集呢,到手发现是小故事。挺动人的,一点点真知灼见,加上对学科满腔的丹心热血,还有对田野与报道人的情真意切,内容和情感在那里,当然不会无聊。 篇篇能直白地感受到,所谓科学者,首先是以一位与自己研究对象本质上并无差别的主体人的身份出现。这样的关照与寄...
评分人类学家的田野笔记,一直是比田野报告更让我入迷的读物。因为其中少了些理论的架构而多了些田野的实际经验,更具实用性也更有趣味。 这本书出版时,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本书会是中国版的《小泥屋》;兴冲冲地翻开,却大失所望。 本书选编了多位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然而作者的水...
学界第一次尝试出通俗读物。总的来说,写田野故事没错,但收录的故事太多,多而不精,各篇篇幅也都未免太短,草草了事,还没进入故事就已经结束了,读起来一点也不痛快(个人比较喜欢章邵增写巴西的两篇~)
评分碎片 写得一点都不好看
评分我没想到国内的人类学学者还有那么多 misogynistic 的。很多文章都像是 comedy 里 setup 写好了但想不出 punchline 所出现的感觉。
评分质量参差不齐,但一律的陈词滥调、浮光掠影
评分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一套旨在结合“科学的客观性和人际关系的辩证性”丛书。其中,《忧郁的热带》、《暧昧的非洲》和《最后的国王》热带三部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畅销书,这与那个年代,对原始、非洲、野性与蛮荒的渴望与求知无不关联。 文章太短小,或许是受限于篇幅,很多东西刚有一个开头,便匆匆结尾。就好像,又回到了《源氏物语》或《枕草子》中,啰啰嗦嗦的小片段与不知所云的叙事。很多人的写作风格,早在进入学术中定型,即使扯淡的文章也不例外。看起来是说人话的文章,其实早就不知道人话是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