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著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兰、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
莫言及其作品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茅盾文学奖”,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台湾“联合文学奖”,法国“Laure Bataillo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i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
《酒国》是莫言于1989年至1992年创作,又于1999年进行了大幅修改的长篇小说。小说叙事结构精巧复杂,作家“莫言”笔下的侦查员丁钩儿去酒国调查官员烹食男婴的案件,最后不敌酒色的诱惑,最终掉下茅坑;酒国市酒博士李一斗写就的九篇短篇小说中,父母卖男婴,酒国市中吃驴吃鸭嘴兽吃猴子吃蟋蟀,李一斗丈母娘家族采燕,李一斗岳父为了寻找“猿酒”抛弃妻子独上白猿岭等等,文体五花八门,故事魔幻现实;以及,作家“莫言”与李一斗之间的通信,最后作家“莫言”来到酒国,不可遏止地重复起了自己笔下丁钩儿的经历,开始接触酒色,开始堕落。三层结构相互联系又天马行空,大胆诙谐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荒诞不经的故事。
“原想远避政治,只写酒,写这奇妙的液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写起来才知晓这是不可能的。当今社会,喝酒已变成斗争,酒厂变成了交易场,许多事情决定于觥筹交错之时。由酒场深入进去,便可发现这社会的全部奥秘。于是《酒国》便有了讽刺政治的意味,批判的小小刺芒也露了出来。”
结构即政治。“解构”莫言的酒国从而帮助大家理解,是本篇回答讨论的重点 目前对莫言的长篇小说《酒国》的研究论文大多停留在“读懂”作品的主题内涵层面。然而,作者莫言在《酒国》的序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中写道:“我们可以在长篇的结构方面展示才华。"可见其叙事结构...
评分《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5期刊登了文学批评家在《莫言小说的基本主题与文体特征》中认为莫言重要的一个文体特征为戏谑: 莫言小说狂欢化风格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戏谑”。戏谑的言辞、动作和仪式,是狂欢场面中重要的节目。戏谑,是狂欢的基本逻辑,它构成了制度化生活的权威...
评分当他愤怒地表现出一个虚无主义社会残酷的面目时,虚无主义者们纷纷表示不可接受并且与他们无关。所以这本书就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先生最少人读的一本书。 而正是当莫言先生本人也成了虚无主义者,懂得拉歌德和他一起,在场面上脱帽致敬的时候,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评分《酒国》只能说是戏作,里面可以模仿的各流派风格,就像相声演员学说各地方言一样,听起来很带劲,但是总归戏谑的成分大过严肃。 文中李一斗寄给莫言七篇文章。《酒精》《肉孩》《神童》《驴街》《一尺英豪》《烹饪课》《采燕》《酒城》加之叙事主线和所谓的现实,囊括了侦探小...
评分信马由缰,信口开河,有时表现为不节制。莫言语言有他自己的繁殖力,可以称为“莫式语言繁殖”,东北名菜——乱炖。
评分世界级小说,狂放的想象,荒诞的现实。阅读的强烈快感,掩盖不住现实的荒谬。但首先是如饮佳酿般的阅读快感。 小说架构,堪比略萨的《胡利亚姨妈和作家》,但精彩度与狂欢度,超越略萨。
评分狂乱,恍如做梦,笔法快得来不及思考其中深意,深深沉浸在文字里,如此张弛有度的人描写。头疼,值得细细品味。好看。
评分狂乱,恍如做梦,笔法快得来不及思考其中深意,深深沉浸在文字里,如此张弛有度的人描写。头疼,值得细细品味。好看。
评分如果不是诺奖,不知道得多久才会看看管老师写的作品。这是第一本,很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