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民族识别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这两大事件为研究切入点,从政治、知识社会学、族群意识三个维度分析“民族结构”问题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在社会心理、公民身份认同等方面造成的长期影响。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我国的国家政权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是借助“民族话语”来实践的,国家在广西地区建立国家认同的同时,壮族的知识生产实践也构建起了一套新的话语体系,这不仅会对广西民众的心态层面产生一定影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和政治动员潜力。
什么是“民族”? 什么是“壮族”?这些问题不问你也许以为知道,但问了往往很难回答。无论从语言、体质、文化、利益考量或者观念想象去定义一个民族,都有所欠缺。以书中所引用的斯大林在1913年《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定义为例,“民族是同时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评分什么是“民族”? 什么是“壮族”?这些问题不问你也许以为知道,但问了往往很难回答。无论从语言、体质、文化、利益考量或者观念想象去定义一个民族,都有所欠缺。以书中所引用的斯大林在1913年《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定义为例,“民族是同时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评分什么是“民族”? 什么是“壮族”?这些问题不问你也许以为知道,但问了往往很难回答。无论从语言、体质、文化、利益考量或者观念想象去定义一个民族,都有所欠缺。以书中所引用的斯大林在1913年《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定义为例,“民族是同时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评分什么是“民族”? 什么是“壮族”?这些问题不问你也许以为知道,但问了往往很难回答。无论从语言、体质、文化、利益考量或者观念想象去定义一个民族,都有所欠缺。以书中所引用的斯大林在1913年《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定义为例,“民族是同时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评分什么是“民族”? 什么是“壮族”?这些问题不问你也许以为知道,但问了往往很难回答。无论从语言、体质、文化、利益考量或者观念想象去定义一个民族,都有所欠缺。以书中所引用的斯大林在1913年《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定义为例,“民族是同时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中国学者:我觉得意识形态比较重,调查中有不少纰漏。。。 苏联砖家: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西方学者:“壮族”是CCP编造出来的! 布依族:别看我们跟壮族一个样,过了红水河,咱们又另一个民族! 陇人:跟他们讲了多少遍了,我们不是壮族! 自治县代表:CCP解放了我们,CCP觉得我们是什么族,我们就是什么族!(少数民族划多点,政策优惠大大的!) 壮族文化人:你们都误会了,我们其实是讲土话的汉人!而且土话很多种,互相听不懂! 语言学家:虽然土话有很多种,但过半词汇是同源的! 领导:壮族划多点,不然中央不给批自治区! 汉族:除了身份证印的不同,其他都一样,他们凭什么享受这么多优惠!
评分无趣。
评分无趣。
评分对了解广西民族政策和状况的历史演变蛮有用的,可以配合白荷婷的《创造壮——中国族群政治》一起看。
评分通过本书大致把壮族的历史简要捋清了一遍,对壮族民族的成分的形成、利益、族群意识演变做了一个资料综述。但对壮族的研究还是太过表面,民族识别固然对少数民族影响很大,但作者对壮族语言、文化、习俗等的了解甚少。大多数观点都是引用摘录,这居然还是博士论文。呵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