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威根码头之路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乔治·奥威尔 奥威尔 纪实 英国文学 英国 外国文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反极权
发表于2025-02-22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23
评分“他对大英帝国的产品来之不拒,却又嘲讽那些巩固帝国统治的人,借此拯救自己的灵魂。”
评分纪实文学报告➕政治杂文。所写内容失去时效,但其中介绍英国底层人民状态的文字,特别是对煤矿工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以及对当时房屋情况和失业问题(涉及民生与尊严)的调查,对英国社会主义运动情况的总结等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高度,今天读仍有意义。
评分开始读的时候,我就特别想知道,威根码头是个什么地方。可是奥威尔一直在吊我胃口,就是不告诉我。读了很久才知道,原来威根码头已经不存在了。 那么,奥威尔为什么还要给书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其实,威根码头代表了英国的工人阶级,或者对我们来说,更熟悉的称谓是“无产阶级”。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正是一条融入工人阶级的道路。对奥威尔来说,这很难,出身于中产阶级的他,从口音,行为等各种方面,已经被工人们排斥了。 于是,奥威尔这才引出了书的下半部——奥威尔的一些政治思考,并且主要在于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奥威尔,还是很倾向于社会主义的。 不过嘛,这种理念可能支撑不了多久。接下来,奥威尔就要陷入西班牙内战的泥淖中了。
评分我和奥威尔最大的差距在于写作主体的自信程度。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一九八四》与《动物农场》的作者、反乌托邦的先知乔治•奥威尔在他的一生中却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这一点或许会令不了解政治光谱变迁的当今读者有些困惑,但对于奥威尔来说,这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1930年代,受一家左翼图书俱乐部委托,奥威尔前往英国北部工业区,调查记录工人阶级的真实处境。奥威尔所做的不仅仅是调查;他下到矿井最深处,住进破败肮脏的工人住宅,用笔尖使煤矿工人生活的每一个侧面都纤毫毕现,80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真实得振聋发聩。而这副图景所传递的绝望与贫穷更是有一种超越时代与国界的可怕震撼力。同时,威根码头之路也是奥威尔审视自我内心的社会主义之路。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的他回顾了自己是如何逐渐怀疑进而痛恨当时割裂英国社会的森严阶级壁垒。因为在他的心中,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只意味着一种理念:“正义与自由”。
乔治奥威尔,我认识他更多的是他两本书,1984,动物庄园这类政治寓言故事。对于他的身份也是因为这两本书而定的,一名记者,科幻作家,但看了这本书,给了我更多关于他的理解,这是作者在1934年附近来说旅行英国北部几个工业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缅甸时的苦...
评分乔治·奥威尔,是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6月25-1950年1月21日)的笔名。奥威尔是英国著名记者、小说家、政论家,他之所以要取个笔名,是因为他不想使记录自己在街头流浪、“体验”乞丐生活的经历被父母知道,他怕使家族蒙羞。 当时他的笔名备选项包括...
评分译后记 一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是奥威尔在英国出版的第五本书。 一九三四年十月,奥威尔来到伦敦,在汉普斯特德(Hampstead)的爱书角书店做兼职店员。之前的十个月,因肺炎,他一直在索斯沃尔德(Southwold)的父母家中休养(期间创作《牧师的女儿》)。兼职包食宿,写作...
评分译后记 一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是奥威尔在英国出版的第五本书。 一九三四年十月,奥威尔来到伦敦,在汉普斯特德(Hampstead)的爱书角书店做兼职店员。之前的十个月,因肺炎,他一直在索斯沃尔德(Southwold)的父母家中休养(期间创作《牧师的女儿》)。兼职包食宿,写作...
评分译后记 一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是奥威尔在英国出版的第五本书。 一九三四年十月,奥威尔来到伦敦,在汉普斯特德(Hampstead)的爱书角书店做兼职店员。之前的十个月,因肺炎,他一直在索斯沃尔德(Southwold)的父母家中休养(期间创作《牧师的女儿》)。兼职包食宿,写作...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