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克礼(1888-1959),毕业于东京大学美学专业,1930年后长期在东京大学担任美学教职,1950年退休后仍埋头于美学的翻译与研究,译作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等,著有《〈判断力批判〉的研究》(1932)、《现象学派的美学》(1938)、《幽玄与哀》(1940)、《风雅论——“寂”的研究》(1941)、《〈万叶集〉的自然感情》(1944)、《美意识论史》(1950)、去世后出版《美学》(上、下两卷,1960-1961)、《浪漫主义美学与艺术论》(1969)等,是日本学院派美学的确立者和代表人物。
大西克礼是日本现代美学史上有重要贡献的、具有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美学理论体系的美学家,是日本现代美学由明治、大正时期向昭和前期以及由昭和前期向昭和后期即战后的过渡和转型过程的重要中介。
《幽玄·物哀·寂》对日本传统美学的三大关键词 “幽玄”、“物哀”、“寂” 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和阐释,以其体系性的建构、文化语义学的方法、细致的理论分析、独到的阐发与见解,而在日本传统文论与美学的研究中卓荦超伦,堪称日本乃至东方美学的经典著作。本书将大西克礼的美学研究“三部曲” 《“幽玄”论》《“物哀”论》 《“寂”论》合为一卷。
《幽玄·物哀·寂》对于中国读者深入理解日本民族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趣味,对于有效把握日本文学艺术的民族特性乃至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于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都极有参考价值。
下文将从物哀、幽玄、风雅之寂、意气等四个方面对日本审美文化进行简述,主要为书中重点摘录,后续还需补充完善: 一、物哀 物哀一词为对事物的哀叹、感叹、对外在事物的感叹。日本对于物的迷恋性审美区别于传统华夏的几个点在于: 1.要求不能是政治的,对于美的追求需要疏远政...
评分文|轻禅 美学,严格意义上说是哲学的分支,其起源也是西方国家。如果读黑格尔的《美学》一书,不难发现美学涉及范围甚为广泛,包含文学、艺术、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西方美学注重的感官的体验,但西方美学的理念传递到东方国家,因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渐生出独有的...
评分 评分 评分日本文化与我国古代文化渊源颇深,都拥有东方的含蓄美的特点。在日本独特的民族意识、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中,融合了我国古代文化思想和欧美文化,日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特征,其中“幽玄”、“物哀”、“寂”等审美理念成为日本美学的关键概念。 一般来说,美学概念...
分析到位但毫无文采哦...
评分三颗星不是说书不好,而是我能理解的程度就这样而已,甚至更低。实在晦涩难懂,非常不喜欢也不习惯日本人表达意思的行文喜欢。
评分美学是哲学下的二级学科,了解起来远没有名字这么好,应该正本清源的改成“感性学”
评分美学概念还是太高度抽象了,把这样的词一点点地做占了大部分的词意辨析范畴归类,难免缠杂,老实说读来也颇感沉闷。于此之外结合文学、时代,落在实处的具体分析倒是颇有收获。
评分王向远教授的翻译优美流畅,他翻译的《源氏物语》段落优美哀切,令人动容。书本身内容不用说,我自己特别喜欢那一句:“花儿无心而开,我却被花儿吸引了,不可自拔,真是遗憾啊!” 由此,和歌是哀伤的文学,俳谐是悟道的文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