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 ),法国著名哲学家、批判理论家,巴黎第八大学哲学荣誉教授。专注于美学、艺术哲学、政治学等领域,代表作:《无产者之夜》 《图像的命运》《词语的肉身》《文学的政治》《沉默的言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译者简介:
魏德骥
台湾大学哲学博士,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专长:西洋古典哲学、希腊文化史、中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美学。译有《一条简单的道路:特里萨修女的质朴之道》(1996)、《解构死亡:死亡、自杀、安乐死与死刑的剖析》(1997)、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导读与翻译(1997-8)。
杨淳娴
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辅大全人中心、台北市立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近代欧洲文化史、美学、历史哲学、文化研究。
“新史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摒弃了传统史学具有文学色彩的叙事方式,采用科学的方式将自身转换成一种历史科学。在这种所谓科学的面具下,史家借“同名异义”之法重新运用史学语言进行叙事。
本书中,朗西埃批判了传统史学修辞学式的历史书写以及年鉴学派科学浪漫式的历史书写,以诗学方法检验各种政治修辞学的美化,从这种美化中无法取得名字的历史之间,找出断裂的空隙,破除意义与真实在书写上的连结。
或许,这种“新史学”不过是另一种“同名异义”的字词游戏,但即便如此,亦无碍于朗西埃将其称赞为一场史学的革命。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看得打脑壳,先放弃了,希望看完怀特的再恶补一些历史再来看看能不能好懂点,以历史之名行$@&之事
评分前几章能看,书写和真相的断裂与联结,历史意义的赋值与时态之类之类,我看不懂作为整本书的这玩意,翻译虽然不是人话,但藏在译笔之后的内容与整体性高度模糊,很多生造概念全无解释,前后矛盾也是张口就来(如“异端”与“心态史”的关系)。
评分翻译实在是奇怪的很,完全看不懂只能靠猜了。大意可能是批判那些既想拥有科学性又想为某种政体(自由民主)唱赞歌的历史写作,姑且当作对新文化史学派的批判?对于历史研究,个人还是觉得奥克肖特的辩护最为有力,即认为真正的历史研究不过纯粹是对于“过去”的好奇。可这样一来“历史”的拥趸还能剩下几个人呢?
评分翻译有点不像人话,很多话表达比较奇怪,草草翻过。整体逻辑(如果我没搞错的话)是先扔出一个基于修辞学/语言学的双重肯定/缺席,然后说明历史写作不可能摆脱这个逻辑(米什莱大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年鉴学派(科学主义)和新文化史(心态史)是尝试解决「缺席」问题的两种思路,然而这两个路子都没能真正达成目标,历史学需要做的是「与其属己之名」和解。
评分“知识的诗学所关注的在于知识是如何被读和写,如何被建构为一种特殊论述类型的规则”(p.16)。译为人话:文学性不确定的历史叙述遭遇“科学”时,老子毅然选择文学并升级为“诗学”。(翻译读关键词坑坑洼洼Z)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