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的“解体”

人伦的“解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飞,男,1973年出生于河北肃宁,199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200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自杀问题、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尤其是奥古斯丁)、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礼学、清代思想史等。

吴飞学术的根本问题意识来自于混杂了古今中西各种问题的时代背景之下的现代中国。通过对西方思想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他提出了西方思想作为“形质论”、中国思想作为“文质论”的结论。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他确立了自己的学术使命:在的现代中国的思想处境之下接续清代自戴震、程易畴至张锡恭、曹元弼以礼学(尤其是《仪礼·丧服》)为基础、以“人伦”为核心的、兼采汉宋的一套独特的、未完成的“清学”,并将之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进行重构并发扬光大。

主要著作有:《自杀与正义:一个中国视角》(Suicide and Justice: A Chinese Perspective, Routledge, 2009)、《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北京三联书店,2007)、《自杀与美好生活》(上海三联书店,2007)、《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的信仰和生活》(香港道风书社,2001;宗教文化,2013)、《尘世的惶恐与安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北京三联书店,2013)、《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译著包括:《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上海三联书店,2007-2009,三卷本)、《苏格拉底的申辩》(华夏出版社,2007;修订版,2017)。

主编有:《“思想与社会·第八辑”·洛克与自由社会》(上海三联书店,2012)、《婚与丧:传统与现代的家庭礼仪》(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神圣的家:在中西文明的比较视野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吴飞
出品人:
页数:4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7-4-1
价格:5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8652
丛书系列:三联学术
图书标签:
  • 吴飞 
  • 社会学 
  • 伦理学 
  • 人类学 
  • 哲学 
  • 文化 
  • 中国研究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人伦,在20世纪中国遭遇了激烈批判;但常被忽略的是,此时西方学界也出现了对人伦的反省,创造了三个“学术神话”:母系社会、乱伦禁忌、弑父弑君,其中第一个还深深影响了现代中国思想。本书考察了这三个命题在西方古今形质论哲学传统中的根源,尝试探索在中国文质论传统中反思人伦问题的可能。

本书的写作缘于作者对近代以来社会人伦关系发生深刻变迁的的长期关注与思考,以人类学、哲学和社会理论为基本学科框架,从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来聚焦西方形质论(形式/质料)思想传统影响下的人伦问题及其现代处境,尤其从现代人伦思考中的几个比较极端且充满论争的理论与命题,如母权社会、乱伦禁忌和弑父弑君入手,细密梳理和分析了从达尔文、巴霍芬、摩尔根、涂尔干到弗洛伊德等人的相关理论与思考,并追问了人伦问题背后的形质论哲学根源(亚里士多德),尤其是西方人性自然与文明生活之间的张力关系。作者认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其现代文明语境中的人伦都面临着全面解体的危险,与之伴随的便是对家国的虚无与焦虑;而中国源远流长的“文质论”传统或许为我们重建人伦与道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后记中表示,耶教原罪说是因为人的形式是不完满的,而上帝的形式是完满的。感觉不太对吧。。。如果作者有其他的考虑,至少还得再论证一下,到底为什么是这样(感觉作者基本没有宋学功底,讨论这些问题是比较吃力的,宋学在经学界被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这绝对是个损失)。以前看...

评分

后记中表示,耶教原罪说是因为人的形式是不完满的,而上帝的形式是完满的。感觉不太对吧。。。如果作者有其他的考虑,至少还得再论证一下,到底为什么是这样(感觉作者基本没有宋学功底,讨论这些问题是比较吃力的,宋学在经学界被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这绝对是个损失)。以前看...

评分

后记中表示,耶教原罪说是因为人的形式是不完满的,而上帝的形式是完满的。感觉不太对吧。。。如果作者有其他的考虑,至少还得再论证一下,到底为什么是这样(感觉作者基本没有宋学功底,讨论这些问题是比较吃力的,宋学在经学界被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这绝对是个损失)。以前看...

评分

后记中表示,耶教原罪说是因为人的形式是不完满的,而上帝的形式是完满的。感觉不太对吧。。。如果作者有其他的考虑,至少还得再论证一下,到底为什么是这样(感觉作者基本没有宋学功底,讨论这些问题是比较吃力的,宋学在经学界被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这绝对是个损失)。以前看...

评分

后记中表示,耶教原罪说是因为人的形式是不完满的,而上帝的形式是完满的。感觉不太对吧。。。如果作者有其他的考虑,至少还得再论证一下,到底为什么是这样(感觉作者基本没有宋学功底,讨论这些问题是比较吃力的,宋学在经学界被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这绝对是个损失)。以前看...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过,我错了,我以为是要用西学来审视传统,发现刚好相反,似乎是在用中学审视西学,但是开头真的很有误导性) 文质论的“缘情以制礼”确实可以为礼学辩护,但是可悲的是,情恰恰是灵魂不可见的因素,而可规制的外在化因素只有礼……孔子也知道文质彬彬的难处,多次强调宁可质胜文,不可文胜质(有文本为证)。恰恰礼教的发展走了一条文远远脱离于质的道路……似乎揭示这一歧路的内在逻辑更为必要……就像一位友邻说的,这似乎需要很好的宋学底子……不知道为什么吴老师要从“知母不知父”的人类学讨论入手……我更期待从以仁黜礼和礼法之争两条线索去写而不是人类学视角的“三纲”。最后的结论似乎依然是要求自然与习俗的和解,就中国来说就是文质彬彬,但是关键应该怎样呢,依然没有答案。

评分

這是一本只需3小時就能看完的小書。唯一的觀感:善於藏拙真的太重要了。

评分

大概就是讲,中西之间在人伦问题上的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近百年来中国人做的人伦批判并没有认清其西方渊源。

评分

形質論劍指西方,文質論暗批康黨,用我公的話來說,是自然正義對決普遍歷史,飛師精妙,我公更妙不可言

评分

這是一本只需3小時就能看完的小書。唯一的觀感:善於藏拙真的太重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