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兼任上海市社联常委、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近著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启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大时代中的知识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启蒙如何起死回生》《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一书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1980年代以来,许纪霖先生持续关注学界前沿和文化热点,撰写大量观点独特又富有争议的文章,在历次重要的思想论争中均有不容忽视的声音。——《南方人物周刊》
以知识分子研究闻名的许纪霖,由内而外都散发着知识分子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他一直都在“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之间寻找平衡,但他的底色和重心明显落在“思想”上。——澎湃新闻网
很难为许纪霖归类,无论是把他比作狐狸、刺猬,还是非狐狸非刺猬、亦狐狸亦刺猬……都显得词不达意。于是一个新的譬喻诞生了:蝙蝠,对于许纪霖一类既有学院背景又有公共情怀的学者,不知能否达致神似?
说许纪霖是蝙蝠型学者,是着眼于他那跨领域的知识结构与多变的研究兴趣,无论是早期研读1919年至1949年知识分子的史料,中期涉猎中外思想史和政治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还是近期关注边地民族问题中的宪法认同与文化认同;说许纪霖是蝙蝠型学者,也是着眼于他一身兼有书斋和现实两种气质,一边在学理层面深入诊断中国崛起背后的精神缺失,一边在现实层面积极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恰似打破物种界限的蝙蝠。——《晶报》
最具学术价值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类著作之一。
许纪霖教授的知识分子研究久负盛名, 《家国天下》一书是许纪霖教授十年磨一剑、在思想史内的深耕之作。本书探索了在风雨动荡的历史转型过程中,中国人如何理解自我和国家。
在当代政治中,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智慧。
本书认为特殊的民族认同需要用普适价值来调节,由此提出了“新天下主义”的重要概念,这是对民族国家和传统天下主义的双重超克。
----------------------------------------------------------------------------------------------------------------
清末民初,也就是中国的现代转型发生之初,中国在“认同”问题上,产生了共同体和个人两个层面的危机,分别表现为政治秩序危机和精神秩序危机。
一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想象并非铁板一块,它随着运动、思潮在变化,它在欧风美雨的家族天下之间摇摆挣扎,国家机器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获求统治的正当性,而知识分子和国家机器对于“中国”的理解,也左右着我们普通人对国家、对个人的认同。
本书的意图,就是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作者从传统的“天下观念”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世界主义”、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最终,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2017年4月3日杭州读书会,高力克对话许纪霖札记 关于“认同”:我是谁?我们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许纪霖说在黄金时间(晚上6:0-0-7:30)反反复复看杭州、浙江各电视台时发觉:关心“国”、...
评分《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2017年4月3日杭州读书会,高力克对话许纪霖札记 关于“认同”:我是谁?我们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许纪霖说在黄金时间(晚上6:0-0-7:30)反反复复看杭州、浙江各电视台时发觉:关心“国”、...
评分家里书放不下了,图书馆一借,长嘘一声还好没买,正是太啰嗦了,不是学术专著,整个吊书袋家里书放不下了,图书馆一借,长嘘一声还好没买,正是太啰嗦了,不是学术专著,整个吊书袋家里书放不下了,图书馆一借,长嘘一声还好没买,正是太啰嗦了,不是学术专著,整个吊书袋家里...
评分有总结也有读后感,或者都不如说我是我认同的观点: 1,古代中国人经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的连续体中,家国是中介产物,最重要的乃是自我和天下这两极。虽然可以通过近代王阳明的心学打通个人和天理的关系,但在这个连续体中,中国人...
评分午后上完课,想看这本书 按哈贝马斯理论,现代社会分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系统世界是一个以市场和权力为轴心的世界,生活世界是非功利的、人与人情感自由交流的世界。而目前我们时代里的混淆,是系统对生活的无孔不入,让人疲累。中国尤其麻烦,是儒家作为生活世界的伦理原则,...
认同问题
评分这书既不值这么多分也不值这么多钱,论证逻辑乱七八糟,前前后后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话,感觉只读导读就行了。PS:后来发现这书就是他近几年几篇较有影响力的期刊论文的合集与整理,我说怎么章与章之间的衔接那么生硬,好多话前后重复,原来本身就不是按专著的写作方式弄出来的……这样偷懒真的好么
评分还是可以的,把传统中国到现在国人对国家认同的西学源泉梳理了一变,由于论文集合,所以重复地方有一些,尤其北洋魏玛一文值得一读
评分许老师确实出了一本完全没必要弄得那么厚的书,难怪大家都在吐槽。不过此书拆章节阅读倒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亮点的,同时也可以视为作者对于近几年史学界频繁讨论的“家/族/国/天下”观念的变迁位移这一问题的回应。其实观念本身是什么未必是最重要的,它的演变,以及演变背后许多难以明察、只能通过灵魂深处的开掘才能发现的种种隐微,可能才是其最值得讨论之要害所在吧……
评分许纪霖老师的这本新著,详细梳理中国近代以来,从传统的家国天下连续体,向现代性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转变历程。这种对于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转型进程的梳理,不只建立在事件史和政治史之上,而是具有浓厚的思想史和社会史视角,详细考察转型进程中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提出的各种转型思想与方案,并跟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形势交织进行分析。许老师的梳理,注重吸收西方中国研究学者的最新研究贡献和理论成果,并时刻与西方顶级政治学、社会学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国家理论和认同理论展开对话和比较分析。尽管各个章节之间逻辑性略有欠缺,内容也有所重复,但在现今学科专业化、明细化过甚,学科分野日益加剧的今天,还能出现这样秉承大视野、跨学科的重磅论著,还是非常值得赞赏与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