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之书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德国 德国文学 书籍史 外国文学 魏德曼 好书,值得一读 我想读这本书
发表于2025-04-02
焚书之书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已购。1933年5月,纳粹将百余位作家的书列为禁书焚毁,这本即禁书名单上的作家小传。体例联想到波《美洲纳粹文学》。有好几位生平颇有趣,可惜翻译真差!焚书给这许许多多作者的影响,正是放火的人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永远被遗忘。把这些书籍和作者从这个国家所有人民的脑海中彻底删除。这些书、这些作者似乎从不曾存在过。当然当时的大明星,这些人里面最优秀的,不在此列。对图霍尔斯基、对克劳斯·曼和享利希·曼、对约瑟夫·罗特和斯蒂芬·茨威格,都不是这样。对这些人来说,在这特殊的1933年5月10日,对他们的意义不是作品被遗忘,作品被堆到随便哪个仓库里,消失在迷雾中。对他们来说,“只是”生活被劈成两半。他们的读者、他们习惯的生活、他们的国家、他们的故乡、他们的幸福都被抢夺。最后,对大部分的人都是:他们的生命被扼杀。
评分巨型的反动书单,译的很流畅,有没有错误看不出来。焚书可堪是因“不可抗力”此书下架的原始版了。
评分“要焚烧一个幽灵,很不容易。但是,总是可以先烧他的书”【整本书其实是一个大型的#反正你也看不到#的书单……(´・ω・`) PS:中信这版跟台版是一个译者
评分居然能在国内出版…
评分1933年1月30号,希特勒上台,德国开始进入纳粹十二年的历史。一开始,社会上迎合纳粹的主张,对于要净化德语文化的要求,不是赞同就是沉默。相应最活跃的是年轻的大学生们,宣传、查封,焚烧,读来有“红卫兵”的既视感。1933年5月10日,集中烧书开始的日子。但在当时,连戈培尔也没想到事情能走到这一步,表现最激进的成员逐步劫持甚至主导了整个事件的进程,波澜既起,前期的勇将也成了炮灰。被禁掉的作家们,有斗士,也有误伤,充满滑稽又悲伤的混乱。一场华丽的运动,发起人自以为是净化了本国文化, 自己也能因此名垂青史,到最后却发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刻。
福尔克尔·魏德曼,德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传记作家。1969年出生,现任《法兰克福日报·周日特刊》副刊主编。2009年因《焚书之书》获得“图霍尔斯基-文学传媒奖”(瑞典笔会文学奖)。
这是一部整理记录德国纳粹“焚书事件”中被焚书作家作品及生平的传记作品。 1933年5月,德国纳粹在柏林将94名德语作家和37名非德语作家作品焚烧,并在全国展开焚书活动,数万本书籍付诸一炬。福尔克尔•魏德曼重新采访、搜集焚书作家资料,通过各种线索整理出他们作品的样貌与生命经历。涉及到的作家包括斯蒂芬•茨威格、约瑟夫•罗特、布莱希特、托马斯•曼、雷马克等文学巨匠,以及更多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
详述反思德国纳粹焚书事件
追踪记录纳粹焚书黑名单上的94位德语作家和37位非德语作家
一部生动的作家故事集,重现被焚书事件影响、受到迫害的作家的流亡故事
提纲挈领填补纳粹文学史空白
瑞典笔会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017年10月初,国庆节假期,读德国作家魏德曼的两部书《焚书之书》和《奥斯坦德1936》。两本书其实是基于同一个历史背景,即纳粹1933年焚书事件。前一本很有意思,后一本是小册子,可以视为是前一本的“外编”,阅读体验较为一般,此不赘述。下面,是对《焚书之书》的鉴识,供...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为什么这些人的作品会被焚烧? 作为一个中国人,焚书的记忆只来自于遥远的过去。2000年前,一个独裁者出于某种很难让人理解的理由焚书,并顺便坑杀了一些书籍的作者和传播者。2000年后,甚至有些人开始为这种行...
评分1933年5月10日,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信给他的好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信的开头,他写道: 我忠诚的朋友啊,我给你写回信的今天,是5月10日,一个光荣的日子,因为我的作品将在柏林被放上柴堆焚烧,地点位于我曾在千人面前发表过关于你的演说的广场上。……没...
评分1933年5月10日,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信给他的好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信的开头,他写道: 我忠诚的朋友啊,我给你写回信的今天,是5月10日,一个光荣的日子,因为我的作品将在柏林被放上柴堆焚烧,地点位于我曾在千人面前发表过关于你的演说的广场上。……没...
评分打三星,几乎都是因为题材对我的吸引。译者的汉语实在生硬,试就本书作者序言中的一段文字对比台版翻译: 【例一】 大陆译本: 本书所描写的不是零星片段。我毫不例外地跟踪了当时被列入首批“文学作品”黑名单的所有作家的足迹,这份黑名单是焚书的依据。 台版译本...
焚书之书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