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的艺术

独处的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萨拉·梅特兰 Sara Maitland

英国作家,出生于1950年,曾入读牛津大学,现居苏格兰的加洛韦。著有大量虚构作品,如荣获毛姆文学奖的《耶路撒冷的女儿》(Daughter of Jersualem);数本非虚构作品,其中《寂静之书》(A Book of Silence)一度引发英国“寂静生活”的讨论热潮!

进一步了解,可登陆她的个人网站:www.saramaitland.com.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萨拉·梅特兰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216
译者:陈磊
出版时间:2017-3-1
价格:30
装帧:
isbn号码:9787532162178
丛书系列:生活轻哲学书系
图书标签:
  • 独处 
  • 心理 
  • 心理学 
  • 萨拉.梅特兰 
  • 个人成长 
  • 2017 
  • 方法论 
  • 随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多的人喜欢或者已经陷入独居、独处状态。本书将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融入生动俏皮的语言,通过探讨独处与孤独的区别和界限,来启迪人们如何在21世纪积极乐观地独处,探索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

假如你的生活正被一种突如其来的孤独感打破,而你却不知所措;假如某些你自认为很了解的人越来越多地选择独处,或是去做某件事时将你排除在外,你正因此困惑不解;假如你因被周围的人频频打扰而很难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却又找不到解决之道……不妨打开本书,也许你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对于许多人包括我在内,“自然界的声音”,例如风声和水声,并不会“打破”寂静,只有说话声会。 ——萨拉·梅特兰 《独处的艺术》 你是否如是这般,深有感触? 这里的“寂静”应是类似“清净”之意的良好氛围,但你不好咬定这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你可曾担忧过,难道不是出于...  

评分

《How To Be Alone》 作者:萨拉·美特兰 陈磊译 对于译名有些不赞同,原著《How to be alone》与书本内容更为贴切,而中文译名《独处的艺术》听起来更具文艺感,但与内容还是有所相隔。 本书首先以为什么要读此书为话题打开,告诉读者读下去的理由,并且把自己的概况稍加描述...

评分

从有记忆起,我就比较喜欢一个人呆着,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喜欢把自己长时间地锁在厕所里,因为只有这样我的父母才不会来打扰我,我喜欢那种宁静的感觉。大学时代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上自习。工作了之后喜欢一个人在寝室呆着,室友不在寝室我就会很开心。但是,工作...  

评分

《How To Be Alone》 作者:萨拉·美特兰 陈磊译 对于译名有些不赞同,原著《How to be alone》与书本内容更为贴切,而中文译名《独处的艺术》听起来更具文艺感,但与内容还是有所相隔。 本书首先以为什么要读此书为话题打开,告诉读者读下去的理由,并且把自己的概况稍加描述...

评分

从有记忆起,我就比较喜欢一个人呆着,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喜欢把自己长时间地锁在厕所里,因为只有这样我的父母才不会来打扰我,我喜欢那种宁静的感觉。大学时代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上自习。工作了之后喜欢一个人在寝室呆着,室友不在寝室我就会很开心。但是,工作...  

用户评价

评分

看了之后确认,原来经常主动、被动独处的我只是享受寂静,并不是喜欢孤独。那剩下的部分里对独处的各种宣讲也就毫不在意了。

评分

独处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放弃自我,加入社会运动中啊,比如一起生二胎这种。同样,从统治地的角度,个体思辨能力确实不重要,不停呼吁开明智的,是那些人文份子。如果公共环境糟糕,只是每个人不舒服而已,不会影响GDP,从经济指标上,依然是一个好时代。

评分

相当烂…被标题骗了

评分

从人类的宗教、文化发展历史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独处可以给我们带来的作用,包括思维清晰、提高创造力、找到自我等,并批判了现代许多人对独处者的横加指责。

评分

独处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放弃自我,加入社会运动中啊,比如一起生二胎这种。同样,从统治地的角度,个体思辨能力确实不重要,不停呼吁开明智的,是那些人文份子。如果公共环境糟糕,只是每个人不舒服而已,不会影响GDP,从经济指标上,依然是一个好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