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冰点周刊》脱胎于《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栏目。1995年1月6日,一篇题为“北京最后的粪桶”的深度报道以一个整版赫然出现在《中国青年报》第8版上,引发了轰动性反响,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新闻界的“冰点高度”。2004年6月,以“冰点特稿”为基础的《冰点周刊》正式创刊。在不放弃社会“焦点”“热点”的同时,它更多地关注尚不那么显著的人群和事物,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更多地发表一些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
一位位特立独行的家长、一个个砥砺前行的家庭、一部部震撼人心的悲喜剧……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教育承传与突围的全景图,在这些动人的故事背后,是教育者冲破传统思维定势的非凡勇气和探索。本书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历年教育特稿的精选,特稿以媒体特有的敏锐来探讨各种教育模式的利弊,发现教育的不同可能。
本书用故事化、细节性的叙述和一幕幕纪实镜头,真实地再现家庭教育与应试教育共舞的场景;以“冰点”般的冷静和客观,传达出教育肩负的使命和教育者的深切关怀。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我没读过,却已读过。十余年前,我的同学正在为高考做着做不完的题的时候,我在校园那个犄角处的报亭,读中青报的时评,以及每周三的冰点。我的叛逆、个性、自由、情怀、梦想和青年宝贵的嫉恶如仇,在这里找到了归巢。知道了我正在干什么,也知道了我应该干什么,但我彼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如此
评分反思书
评分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留学的部分。其实普通人家的孩子出国念大学都是很不容易的,不仅是经济原因,更多是文化认同和种族歧视问题。还有一个女孩复读后高考再次失利而自杀,她是养女。她用大大咧咧掩饰内心的敏感脆弱。本应是美好盛开的青春啊。教育,本应让人趋于完整,而不是四分五裂,分崩离析。永远值得深思,探索……
评分我觉得不如1
评分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教育和教学完全是两码的事情。教育重在育人。而教学重在教。读书不是被动而是需要让他真正爱上干这件事情。主动积极去干 。他的眼里都是放着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