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君 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2002年至2004年,她由新华社派驻巴以地区,为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曾采访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阿巴斯、哈马斯组织创始人亚辛等,关于巴以冲突的文字、摄影作品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曾被评为“中国记者风云人物”。2006年至2014年任职香港凤凰卫视,继续奔波在国际热点地区,经历尼泊尔改制、朝韩危机、战後阿富汗伊拉克重建、乌克兰战争、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亚及巴林等一系列政变,也有实地观察美国与欧洲政治。她的国际新闻分析、随笔常见於FT中文网、腾讯大家、《周末画报》等。 随笔《在埃及数骆驼》被收入上海市中学语文课本。 2005年出版《离上帝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 。第二届 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最古老的战争,让全人类束手无策,至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两年在加沙的生活,让当时作为新华社唯一常驻记者的周轶君直面生死,容不下矫情造作。在冲突仍频的加沙、圣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们,和平或许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战事令人厌倦,领袖也随风而逝,留下来打败时间的是芸芸众生的日常。
从19年读到20年的书,在瑞士度假旅行的时候读完,在回德国的火车上写下感受。可以说内心冲突很明显。 这几天我和min最经常的对话就是:“你开心吗?”“开心开心真开心”。在瑞士这样一个中立和平的国家,在一个晴好的天气,和一个挚友,在新年的第一周,一个会祝福我们“peace...
评分 评分我有一个真实的疑问:现在还有人会跟朋友谈论巴以冲突吗?一定会被认为是怪人吧。至少从我出生以来,国际新闻里中东的硝烟就从未中断过,也许已经认定那是一个天天打仗的地方,并无新事,所以内心早就筑起了对它的“隔离墙”,那是另一个世界。 但周轶君冒着生死记下的这些中东...
评分哪有完全的感同身受?所以一切煽情也不过是强行代入,如果不亲临战场,谁能在和平年代理解炮火连天的荣耀与悲恸?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是夹着书签的那一页,书签是一张彩色的背着玩具枪眼神迷茫的哈马斯小女孩,而那一页是几个巴勒斯坦男孩在望着隔离墙建起,他们在想什么?他们...
评分1,每日置身其中,毫不在意的,却是最需珍惜的。健康,爱,还有和平… 2,置身和平国度,只能通过周轶君的笔和镜头去感受巴以人民对战争的愤怒,恐惧和无奈。幸,又不幸… 3,和柴静类似的文风…冷静,客观,直逼人心,每篇故事的黑白照片配图,让文字瞬间丰满,也再次重击心灵
评分生命就像爬行在黑色隧道中,不知什么时候,尽头突然泻下银光…
评分作者经历书里这些故事的时候也是28岁,看罢觉得这是一位多么勇敢又有才的漂亮女记者啊~~~
评分推荐看,我之前对中东巴以冲突都是靠爷爷平时看新闻联播时候断断续续听到的,一直以来就知道他们一直打仗还有人体炸弹。书里面很克制的写那些伤亡和爆炸反而让人看的更细想的更多。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他们,我坐在家里沙发上打字的时候他们还在遭受着轰炸
评分1,每日置身其中,毫不在意的,却是最需珍惜的。健康,爱,还有和平… 2,置身和平国度,只能通过周轶君的笔和镜头去感受巴以人民对战争的愤怒,恐惧和无奈。幸,又不幸… 3,和柴静类似的文风…冷静,客观,直逼人心,每篇故事的黑白照片配图,让文字瞬间丰满,也再次重击心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