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軼君 劍橋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文學學士。曾任新華社常駐中東記者,鳳凰衛視資深國際記者、時事觀察員。2002年至2004年,她由新華社派駐巴以地區,為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者。曾采訪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阿巴斯、哈馬斯組織創始人亞辛等,關於巴以衝突的文字、攝影作品獲多個國際國內奬項,曾被評為“中國記者風雲人物”。2006年至2014年任職香港鳳凰衛視,繼續奔波在國際熱點地區,經曆尼泊爾改製、朝韓危機、戰後阿富汗伊拉剋重建、烏剋蘭戰爭、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亞及巴林等一係列政變,也有實地觀察美國與歐洲政治。她的國際新聞分析、隨筆常見於FT中文網、騰訊大傢、《周末畫報》等。 隨筆《在埃及數駱駝》被收入上海市中學語文課本。 2005年齣版《離上帝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 。第二屆 CCTV“中國記者風雲榜”得主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衝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曆史,或許是這個星球上綿延至今,最古老的戰爭,讓全人類束手無策,至今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兩年在加沙的生活,讓當時作為新華社唯一常駐記者的周軼君直麵生死,容不下矯情造作。在衝突仍頻的加沙、聖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們,和平或許隻是戰爭與戰爭之間的幻影。戰事令人厭倦,領袖也隨風而逝,留下來打敗時間的是蕓蕓眾生的日常。
以前看过一点柴静《看见》,实在不喜欢那种记者式的咄咄逼人的发问。感觉记者写的纪实书总是站在上帝视角睥睨人间,只探究新闻本身,不代入自己的任何,显得相当冷漠、不近人情。 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我却着实喜欢,没有一点矫情和矫揉造作,平实的记录所观所感,敏锐的捕捉着各...
評分最近,随着对中东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觉得心累,深深感到,所有的措辞、煽动、行为,都不过是权力斗争的借口,世界只是一小部分精英之间争夺资源的战场,这个资源,不仅包括石油、土地,也包括人民。是的,人民是权力斗争中重要的武器。 而夹在斗争双方中间,可以清晰...
評分 評分从19年读到20年的书,在瑞士度假旅行的时候读完,在回德国的火车上写下感受。可以说内心冲突很明显。 这几天我和min最经常的对话就是:“你开心吗?”“开心开心真开心”。在瑞士这样一个中立和平的国家,在一个晴好的天气,和一个挚友,在新年的第一周,一个会祝福我们“peace...
評分这是一本很适合购买纸质书捧着阅读的书。线装版的装帧,细腻的照片印刷,全书中配着每篇文章的黑白照片都非常有质感。其中记录了2002年至2004年期间作者被新华社派驻到加沙作为战地记者时期的所见所闻。她那时28岁。 老实说我并不是很了解巴以冲突的历史和局势,地理也不太好,...
印象最深的是,衝突地區的居民說你遲早是要迴去的,但這對我們來說就是每天的生活,無處可逃。習慣瞭暴力血腥的日常之後,對死亡甚至會有一絲麻木。
评分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路走來,最大的感受就是任何試圖化解巴以矛盾衝突的努力似乎都是杯水車薪,敵意和憎恨早已根植於兩國人心中。越是瞭解這片土地曆史和文化的復雜,就越會對它的未來感到憂慮,我們在譴責外部勢力乾涉的同時,是否相信問題可以自然而然地從內部得到解決?
评分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路走來,最大的感受就是任何試圖化解巴以矛盾衝突的努力似乎都是杯水車薪,敵意和憎恨早已根植於兩國人心中。越是瞭解這片土地曆史和文化的復雜,就越會對它的未來感到憂慮,我們在譴責外部勢力乾涉的同時,是否相信問題可以自然而然地從內部得到解決?
评分生命就像爬行在黑色隧道中,不知什麼時候,盡頭突然瀉下銀光…
评分生死在這裏好像是很大的問題,又好像不是問題,最終每個人都是要走的,要麼遠離是非,要麼遠離這個世界。很欽佩這位美女記者,有勇氣奔波在生死綫,最直觀記錄下戰爭中的靈魂,通過平民,同行,士兵,領袖多個角度去展示巴以衝突,呈現齣離上帝最近的地方是最慘淡的人間的反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