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館史論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明清史 何炳棣 曆史 社會史 經濟史 會館 清史 中國史
發表於2025-02-14
中國會館史論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何先生並非專門研究會館者,該主題僅是他學術圖景之一小部分,但做得著實到位、齣彩。從大處的問題意識(籍貫觀念、社會流動)到小處的資料梳理,以其成書時間觀之,可謂一時典範。會館類型的多樣性,及其地域特色,在本書中都有充分展現。不過既稱史論,僅論述瞭會館的緣起,未提及其衰落或功能轉型,似有遺憾。
評分史料很詳實,思路也很清晰,雖僅“係作者綜閤明清社會經濟史工作長期計劃中一個較小環節”,亦足見工夫之紮實和功力之深厚。另外,很喜歡作者論述的風格,簡約而嚴謹、精到。
評分何先生並非專門研究會館者,該主題僅是他學術圖景之一小部分,但做得著實到位、齣彩。從大處的問題意識(籍貫觀念、社會流動)到小處的資料梳理,以其成書時間觀之,可謂一時典範。會館類型的多樣性,及其地域特色,在本書中都有充分展現。不過既稱史論,僅論述瞭會館的緣起,未提及其衰落或功能轉型,似有遺憾。
評分孝道,官吏籍貫禁限,科舉形塑瞭中國的籍貫觀,但超地緣的業緣,土客同化消弭瞭“小群”的地域觀,推動“大群”的形成。會館的演變為其錶現。
評分最近翻檢一個冷題目相關研究連我這個渣渣都認為爛到不可言喻,看到從不做第二等題目的何老的這本小書真是蕩滌心靈啊~~這是一個翻檢史料中衍生齣來的整理和簡單探討,研究的認識在於,以往認為,我國行業和會館製度是我國民族小群觀念特盛、大群觀念薄弱的具體象徵,何炳棣認為,無論地緣觀念最初如何深固,同業的經濟利益遲早能剋服瞭同業之內原來的狹窄地緣觀念,所以最後總是趨嚮於超地緣的業緣組織的形成。由是,“即使沒有近百年的國際變局,即使古老的中國依然閉關自守,內在的經濟與社會的力量也一定會促進畛域觀念的融消與大群意識的産生。”感到瞭深深的愛意啊~
何炳棣,1917年生於天津市,祖籍浙江金華。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4年考取瞭清華第六屆留美公費生,1945年底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史,195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史博士學位。之後,何炳棣先生逐漸轉入國史研究,成績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選為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選為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代錶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明清社會史論》《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讀史閱世六十年》等。
本書主要目的之一即在詳列大小城市會館之名,以為今後中外學人更進一步較全麵研究的參考。因為文獻資料極端零散,大多數方誌皆忽略會館公所,這項近乎機械的工作,費力雖多,收效則甚為有限。因為文獻記載多闕,本書所能列舉大小各地的會館當然不會詳盡,與實際數目相差必遠。但這有限的收獲已經代錶十餘年來作者為研究明清土地、作物、人口、移民而遍翻北美所藏中國方誌的附帶結果之一。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國會館史論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