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序言,第二編第三章。
黃寶生:第一編,第二編第一、二章,第三編第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章。
郭良均(金):第二編第四章,第三編第三章。
張锡麟:第二編第五章,第三編第十一章,第四編第一章中的泰米爾語文學、第二章。
劉安武:第四編第一、三章,第五編第一、二、三、四、五章。
李宗華:第四編第一章中的烏爾都語文學、第四章,第五編第一章中的烏爾都語文學、第六章。
(前言)
本書是集體協作的産物,主要是北京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之間的協作。
我們寫作時,盡量閱讀原作,至少是原作的翻譯,這是寫一部有創見的文學史必不可少的步驟。但是,有許多印度語種目前在中國還是空白,我們不得不利用其他語言的資料。
(目錄)
第一編 吠陀時代
第二章 《梨俱吠陀》
地三章 《裟摩吠陀》和《夜柔吠陀》
第四章 《阿達婆吠陀》
第五章 梵書、森林書和奧義書
第二編 史詩時代
第二章 《摩訶婆羅多》
第三章 《羅摩衍那》
第四章 巴利語佛教文學
第二節 《佛本生故事》
第五章 桑米爾語桑伽姆文學
第二節 《八捲詩集》
第三節 《十捲長歌》
第三編 古代梵語文學時期
第二章 往世書
第二節 《薄伽梵往世書》
第三章 梵語佛教文學
第四章 耆那教文學
第四編 各地方語言文學興起的時期
第五編 虔誠文學時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開啓瞭我的印度文學研究之路。
评分季老果真沒寫多少,到是辛苦黃寶生老師瞭。
评分開啓瞭我的印度文學研究之路。
评分對古印度文學感興趣的同學,這本書是絕佳的掃盲普及讀物。前四編覆蓋麵超廣且可讀性很強(難能可貴),一些著名戲劇和史詩給瞭相對詳細的synopsis。作品和作者都給瞭梵文/巴利文transliteration,且奇跡般的幾乎沒有齣錯(包括diacritics)。但是——劉安武和李宗華寫的bhakti和俗語文學部分,完全沒給譯名羅馬字轉寫且同時都是音譯,鑒於中文同類齣版物少之又少,簡直沒法看。另外介紹起來也很鬆散,年代劃分非常刻闆。不好讀,不推薦。
评分吐槽先,尼瑪,這印度古代史就是翻來覆去的將一套神話故事,神話如他們民族的造像,女人們都是巨乳圓臀大胖子,又迷戀陽物的拜物教,文學就如這造型本來就夠肥膩瞭還長年不洗澡,和著這醉瞭的味道還要塗上印度神油! 季老編得東方文學史吧,有點亂,還是拆開一塊地區一塊地區的看好,這個古代史還不錯,枚舉詳細,粗略看看還沒被階級觀念洗腦,木有馬剋思,既然是應付考試,粗讀一遍,把重要term記下筆記就好瞭,不過,總有一種囉嗦半天口乾舌燥卻沒在點上的感覺,知識點基本還是靠李明斌的《世界文學簡史》,作為重要部分的補充包來看,作為專門地區的文學史看,還是比較係統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