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人的文学观察

一个经济人的文学观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曙光

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企业家,央视年度经济人物。

于评论家身份,张炜希望其成为“中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于企业家身份,他自白“愿做高尔基笔下的丹柯”。在文学与文化产业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成绩斐然,为中国的出版乃至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担任《理论与创作》杂志执行主编。2001年,创办《潇湘晨报》;2008年,出任湖南出版控股投资集团董事长;2009年起,担任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先后获评全国十大创新传媒人物、全国十大报业领军人物、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1年CCTV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文化传媒行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龚曙光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1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206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随笔 
  • 三联 
  • 好书,值得一读 
  • 中国文学 
  • 艺术理论 
  • 我想读这本书 
  • 想读,一定很精彩! 
  • 对话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个经济人的文学观察

龚曙光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3

ISBN:9787108062062 定价:58.00元

本书是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企业家龚曙光的文学随笔集。

作者从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与张炜、韩少功、残雪、余秋雨、王跃文、阎真、李修文等著名作家、文化名人进行了深度对谈,探讨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文化传播者的当代使命、文化人的宿命与抗争,并对当代文学进行 了独到思考,对韩少功、残雪等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是一部兼具思想性、文学性的上佳人文读物。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对谈著名作家文化名人如余秋雨、韩少功、残雪、王跃文、阎真等;评论相关文学作品,从文化的发展、文人的命运、作品的视角开展了深度思考。作者龚曙光是年度经济人物。不过这本书基本还是文学观察,和经济人的角度关系不大,只有少数几处提到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全书中...

评分

对谈著名作家文化名人如余秋雨、韩少功、残雪、王跃文、阎真等;评论相关文学作品,从文化的发展、文人的命运、作品的视角开展了深度思考。作者龚曙光是年度经济人物。不过这本书基本还是文学观察,和经济人的角度关系不大,只有少数几处提到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全书中...

评分

对谈著名作家文化名人如余秋雨、韩少功、残雪、王跃文、阎真等;评论相关文学作品,从文化的发展、文人的命运、作品的视角开展了深度思考。作者龚曙光是年度经济人物。不过这本书基本还是文学观察,和经济人的角度关系不大,只有少数几处提到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全书中...

评分

对谈著名作家文化名人如余秋雨、韩少功、残雪、王跃文、阎真等;评论相关文学作品,从文化的发展、文人的命运、作品的视角开展了深度思考。作者龚曙光是年度经济人物。不过这本书基本还是文学观察,和经济人的角度关系不大,只有少数几处提到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全书中...

评分

对谈著名作家文化名人如余秋雨、韩少功、残雪、王跃文、阎真等;评论相关文学作品,从文化的发展、文人的命运、作品的视角开展了深度思考。作者龚曙光是年度经济人物。不过这本书基本还是文学观察,和经济人的角度关系不大,只有少数几处提到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全书中...

用户评价

评分

nonfiction的范本..

评分

某种意义上,提供了一个发现时代变化的侧面。从传媒角度去看待文学,确实可以得到一种不一样的解读。看到了一点不一样的余秋雨和韩少功,所以偶尔看看夫子自道也很好。批评文章写得好看,但从对谈的角度来说,又浅了一些,可以作为文化普及类读物来看。

评分

议论部分很多,信息量不小。前半部分对话内容含金量很高,但比较散漫,后面是作者早年的一部分文学批评,与年老后的通透广阔相比,年轻时的作者文笔更为考究有力,但对不熟悉学院派文学批评那套的读者来说看着吃力,或者说,用这样据理细究的方式来考察文学,可能正是作者无法如愿成为一名理想文人的原因,他有深刻的思考与洞察能力,但似乎偏离了文学创作的方向,但无妨,世界也需要批评家。

评分

议论部分很多,信息量不小。前半部分对话内容含金量很高,但比较散漫,后面是作者早年的一部分文学批评,与年老后的通透广阔相比,年轻时的作者文笔更为考究有力,但对不熟悉学院派文学批评那套的读者来说看着吃力,或者说,用这样据理细究的方式来考察文学,可能正是作者无法如愿成为一名理想文人的原因,他有深刻的思考与洞察能力,但似乎偏离了文学创作的方向,但无妨,世界也需要批评家。

评分

议论部分很多,信息量不小。前半部分对话内容含金量很高,但比较散漫,后面是作者早年的一部分文学批评,与年老后的通透广阔相比,年轻时的作者文笔更为考究有力,但对不熟悉学院派文学批评那套的读者来说看着吃力,或者说,用这样据理细究的方式来考察文学,可能正是作者无法如愿成为一名理想文人的原因,他有深刻的思考与洞察能力,但似乎偏离了文学创作的方向,但无妨,世界也需要批评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