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經學史

漢經學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元敏

安徽省嘉山縣人,1931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業,文學博士。歷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所教授、香港珠海大學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人。主授尚書、中國經學史。

著有〈王柏之生平與學術〉(博士論文)、《三經新義輯考彙評》、《三國蜀經學》、《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序疏證》、《書序通考》(此書獲1999年中山學術獎)、《詩序新考》、《尚書學史》、《尚書周書四篇義證》、《先秦經學史》、《尚書周誥十三篇義證》、《程氏經學論文集》、《漢經學史》,分別在臺灣及大陸出版。別有單篇論文百餘篇,刊載在臺灣多種學術刊物。

出版者:臺灣商務印書館
作者:程元敏
出品人:
页数:8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1
价格:NT$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0531336
丛书系列:大學叢書
图书标签:
  • 经学 
  • 学术史 
  • 經學 
  • 思想史 
  • 经学史研究 
  • 秦汉史 
  • 2018 
  • 秦汉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程元敏教授集結三十年研究之大作

中國經學史上的磅礡巨獻

本書充分體現經學方面的嶄新見解

釐清漢經學上的許多學術迷團

中國經學,自孔子創始,

迄今已兩千六百年,為中國學術之骨幹,

而「漢經學史」承先啟後,大家輩出,

更是中國經學史中最重要的時代。

漢武帝實行董仲舒所倡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五經博士,增設弟子員,漢代儒生們即以傳習、解釋五經為主業,自此經學日益興盛。漢朝也是經學最為昌盛的時代,朝野內外誦讀經書蔚然成風;儒生通過自身實踐,並藉以官學私學教育,把經學思想深深地植入在普通民眾之中。

本書詳述自秦季漢初,至東漢末年建安時期,四百二十二年經學的歷史,舉凡朝廷經學方略、郡國經學教育、歷朝經學大家之學說、經學家授徒講論撰著、今古文學派之爭……等,可說是全面涵蓋,由微至顯,顯甚而衰。皆論述其事之始末,辨析其隆替之軌跡。

程元敏教授有感於目前所見漢經學史之專書,纂輯成編,碎義難免,因此致力以三十年研究之成果成就此漢經學史之全史,希冀對於揅經識史通學者有所裨益。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中國經學史上,漢代是最為獨特,也最為重要的時期。就經學本身而言,漢代經學長久地塑造了中國經學的基本形態,自兩晉至隋唐的義疏之學,以及有清一代的復興漢學,皆圍繞著漢代經學開展進行。就經學教化而言,自漢世立經學博士,確立經學在政教中的基本價值,奠定了中國文明...

评分

在中國經學史上,漢代是最為獨特,也最為重要的時期。就經學本身而言,漢代經學長久地塑造了中國經學的基本形態,自兩晉至隋唐的義疏之學,以及有清一代的復興漢學,皆圍繞著漢代經學開展進行。就經學教化而言,自漢世立經學博士,確立經學在政教中的基本價值,奠定了中國文明...

评分

在中國經學史上,漢代是最為獨特,也最為重要的時期。就經學本身而言,漢代經學長久地塑造了中國經學的基本形態,自兩晉至隋唐的義疏之學,以及有清一代的復興漢學,皆圍繞著漢代經學開展進行。就經學教化而言,自漢世立經學博士,確立經學在政教中的基本價值,奠定了中國文明...

评分

在中國經學史上,漢代是最為獨特,也最為重要的時期。就經學本身而言,漢代經學長久地塑造了中國經學的基本形態,自兩晉至隋唐的義疏之學,以及有清一代的復興漢學,皆圍繞著漢代經學開展進行。就經學教化而言,自漢世立經學博士,確立經學在政教中的基本價值,奠定了中國文明...

评分

在中國經學史上,漢代是最為獨特,也最為重要的時期。就經學本身而言,漢代經學長久地塑造了中國經學的基本形態,自兩晉至隋唐的義疏之學,以及有清一代的復興漢學,皆圍繞著漢代經學開展進行。就經學教化而言,自漢世立經學博士,確立經學在政教中的基本價值,奠定了中國文明...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读完,内容极为详尽!

评分

基本延續著傳統斷代經學史的書寫方法,將關注點聚焦在文獻考辨,經學家、經學事件和經學教育的發展與傳播動線之上。作者以五次今古文之爭串起脈絡,又將漢儒說經的玄理化傾向與今古文的消長相連,以嘗試著為東漢末年「古學大興」的狀況做出解釋。書中徵引文獻極為豐富,作者的觀點則附於每一條文獻之後,若論之不足則另開專章討論,其中以「荊州學派」一節辨析最詳。書中故有結論尚可存疑之處,然「史闕有間,姑為曲通,豈得已哉!」

评分

终于读完,内容极为详尽!

评分

基本延續著傳統斷代經學史的書寫方法,將關注點聚焦在文獻考辨,經學家、經學事件和經學教育的發展與傳播動線之上。作者以五次今古文之爭串起脈絡,又將漢儒說經的玄理化傾向與今古文的消長相連,以嘗試著為東漢末年「古學大興」的狀況做出解釋。書中徵引文獻極為豐富,作者的觀點則附於每一條文獻之後,若論之不足則另開專章討論,其中以「荊州學派」一節辨析最詳。書中故有結論尚可存疑之處,然「史闕有間,姑為曲通,豈得已哉!」

评分

资料都是从基本的史籍中摘抄的,内容偏向于入门。总之对经学史比较熟悉的人,不推荐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