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小屋

记忆小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托尼·朱特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236
译者:何静芝
出版时间:2018-7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57707
丛书系列:托尼·朱特作品
图书标签:
  • 托尼·朱特
  • 回忆录
  • 随笔
  • 历史
  • 英国
  • 思想史
  • 美国
  • 外国文学
  • 记忆
  • 童年
  • 故事
  • 温馨
  • 成长
  • 家庭
  • 情感
  • 回忆
  • 绘本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列选《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瞩目之书

◆一部映照世纪浪潮的知识分子回忆录

◆托尼·朱特最私人的回忆录,新增朱特之子关于父亲的纪念长文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托尼·朱特罹患“渐冻人症”后口述的回忆录。

在一个个无法动弹的寂静黑夜里,朱特以空间为线索搜索、整理了过往的记忆,筑成了一栋“记忆小屋”。他坦言,病中的写作基本上来自对记忆小屋的夜访。他有时关注小事,描写祖母的犹太料理、伦敦的绿线巴士、瑞士的小火车。有时放眼大千,论及西欧战后一代闹剧式的革命,时代的思想禁锢,以及自己对政治的观察与参与。这些文字在动人与锐利、私人性与公共性、具体发生的历史与身处其中的个体感受之间穿梭,追索的既是一个历史学家的人生历程,也是20世纪的复杂历史。

···

【媒体评论】

既是一部自传,也是一本叙述20世纪下半叶历史的有趣小书。

——《时代周刊》

·

一本直率的知识分子自传,和穿过朱特记忆小屋的瑞士空气一样令人心旷神怡。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境况下写出的回忆录会有伤感的氛围,但是书中却没有任何临终的低落。好奇心、无畏的智识、对有趣细节的品味和水晶一般的文笔,都显示出主宰这个人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每日电讯报》

·

这些文章并非为了出版而作……在生命的最后,他尝试寻找和定义自我,给他亲近和亲爱的人们留下一些可以回忆和相信的事实。……他的文字在才华、愤怒和爱之间来回震颤。他既有历史学家捕捉细节的眼光,也有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同情。

——《观察家》

···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托尼·朱特是西方学界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曾入选《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全球百大思想家”,2009年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记忆小屋》收录了托尼·朱特在患病后写下的文字。在病中那些不眠之夜,朱特一次次走进“记忆小屋”,检索和整理自己一生的回忆,并在白天向记录者口述。这些自传故事充满鲜活的细节和独特的生活感受,过去时日的气息声响宛然重现。

◆新版《记忆小屋》首度收录了朱特之子丹尼尔·朱特回忆父亲的文章,丹尼尔写到了历史学家朱特不为人知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作为父亲的朱特的描摹和怀念,丹尼尔的笔触温情而克制,细腻且动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托尼·朱特(Tony Judt)

著名历史学家,以其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纽约大学。

1995年,他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欧洲问题研究;1996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并获汉娜·阿伦特奖;2008年,入选美国《外交政策》评选的“全球百大思想家”;2009年,以其卓越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得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托尼·朱特长期为《新共和》《纽约时报》《纽约书评》等欧美主流媒体撰稿,并以尖锐的自由主义批评立场成为备受尊重的知识分子,拥有“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之美誉。其主要著作有《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事实改变之后》《责任的重负》《未竟的往昔》《重估价值》《思虑20世纪》等。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誉为“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

···

【译者简介】

何静芝,译作另有《暗笑》《生命不息》《科学碰撞“性”》《保守的人》等。

目录信息

驻足停留 丨丹尼尔·朱特
序言
·
记忆小屋

·
第一部分
艰苦年代
食物
汽车
帕特尼
绿线巴士
互仿的欲望
五港总督号
·
第二部分

基布兹
铺床工
巴黎已成明日黄花
革命者
工作
精英
语言文字
·
第三部分
向西去,朱特
中年危机
被禁锢的头脑
女孩,女孩,女孩
纽约,纽约
边缘人
托尼
·
尾声
魔山
·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总要做点事情来度过艰难的第二百天。于是敲了半天字。 身份的复杂是朱特的一大优势,让他的视野不受很多难以意识到的观念的左右。祖父母从沙皇俄国移民到比利时,缺乏传统意义上的身份意识;父亲出生于安特卫普。外祖父、外祖母来自俄国和罗马尼亚,对这两个国家却并不了解,移...  

评分

撰文:Evan R. Goldstein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托尼·朱特:作为左翼人士到底意味着什么? 原编者按:二十年多来,托尼·朱特是各种主流思想期刊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在英美世界的智识生活中,他是一个无法被绕过的人物。但这位英国历史学家2009...  

评分

文 云也退 原载 《外滩画报》 死控制着我们对生的理解和表达,没有死之平等,世上一切回忆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假如人类消灭了死亡,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世人可以在地球上永生,撰写回忆录这门生意也将瞬间消失。假如世上问世了第一剂长生不死药,哪怕它的定价为 5 亿美元,...  

评分

评分

“我们无法选择人生在何处启程,却可以选择在何处结尾。我知道我的选择:我要乘坐那辆小火车,无所谓终点,就这样一直坐下去。” 我也想坐一辆属于自己的小火车,像作者那样一直坐下去,的确就如作者所说:“无所谓终点。”我一直很享受追求途中的乐趣,享受途中所看到的美景,...  

用户评价

评分

抛开书中沉实隐忍又不失趣味的丰富细节,抛开这些细节所建构的二十世纪的珍贵切面,抛开朱特史学家、左翼精英、公共知识分子的诸多头衔,这是一个人面对痛苦而缓慢的死亡过程时,所能呈现的生而为人的所有伟大、高贵和生命力。

评分

新版,收录了托尼·朱特儿子一篇纪念文章,是托尼·朱真正意义上最后一本书,也可能是我近年读他最后一本书。 他说自己患上“渐冻人症”想必是因为一度冒犯了诸神,对此没有什么要申辩的,“不过倘若必须去忍受它,那便最好有一颗内涵丰富的脑袋:充满多用途、可回收的有价值的记忆,供喜好分析的思想随时取用。” 有种苏格拉底赴死前的镇定与幽默,但了解“渐冻人症”的朋友,大概都读得心碎。与其说记忆定义了我们的人格,不如说对于记忆的选择定了我们。 托尼·朱特是我这些年很喜欢的作家,但读了一圈他的作品之后,文笔见识抱负都是一流的,但还是深深感受到他作为战后婴儿潮一代的知识分子特性,怎么说呢,还是有点左。

评分

英式老派知识分子的骄傲和风骨。生命之火渐渐熄灭,仍能保持这种智慧幽默从容不迫的风度,感人至深。

评分

《记忆小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文学与历史之间穿梭的托尼·朱特,一本文学式的回忆录,最终还是被他当成了历史性书写,一个看到自己生命尽头并且正在遭受“渐冻人症”折磨的待亡人的思辩,托尼·朱特的达观源于他对生命的彻悟,正如他在书中最后一章《魔山》结尾所说:“我们无法选择人生何处启程,却可以选择何处结尾。我知道我的选择,我要乘坐那辆小火车,无所谓终点,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评分

绝对好看绝对推荐 你以为他在讲伦敦 纽约 瑞士 其实是在讲世界上的每个“每个地方都会成为一些人的故乡,和另一些人的异乡。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