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娘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从事考古发掘。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零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放虎归山》、《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花间一壶酒》等。
本书是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第一本(余三本为读《周易》《老子》《孙子兵法》)。本书不再采用传统的依从《论语》文本,寻章摘句解读古典文献的方式,而是将整部《论语》打散、拆开来,分上下篇,二十个专题,上篇纵读《论语》,从人物入手;下篇横读《论语》,从概念入手,面向更普及的层面阐释经典。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2011年12月14日至23日期间读过电子版,感觉挺不错的。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
评分一本书吵吵嚷嚷地到了最后,作者终于清晰地点出了孔子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及形象——百家争鸣的开启者、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作者从本书的一开始就盛赞《论语》是本“坦荡直率不虚伪”的经典,但也毫不避讳地晾出孔子一生政治生涯不得志的史实,学问上的成就和政治上的失意,恰...
评分内容不多说了,延续了《丧家狗》的思路,剥去孔子的神圣外衣,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李零把《论语》嚼烂了,再反哺出来。此书不太重于意义的解读,从训诂入手,从人名、地名出发,再配合历史事件,果真是让人掩卷有益。 我最看重的是李零的文字风格,零碎,...
评分李零把圣人这词的演变分析的很透彻,但问题是就算是孔子弟子或后世儒者的美化和偷换概念以至把孔子当成圣人,可圣人这词的意思却实实在在的改变了,难道我们现在都只能把那六位几千年前的古人叫作圣人么,很多词的用法都改变了,都和最初的不一样,我们不可能只是觉得最初的就...
评分页197全文引用《丧家狗》“(1)‘无友不知己者’(《学而》1.8)或‘毋友不如己者’(《子罕》9.25)”,附录《论语》全文1.8也作“无友不知己者”。所引用的《丧家狗》页357此处也作“知己”,小册子页54附录二主题摘录(五)忠(2)忠信1.8也作“无友不知己者”,但页59...
门儿清,用心苦,火气大,口水多。十七年三月十日阅讫于梅家田寓次。
评分大四寒假第五本。五四以来,经学早就去魅化了,现在尊经的家伙,实在受不了。
评分1入门以后,自己过了一遍《论语新解》,钱穆的。也算进对了门。 2 横读孔子,我的功夫还不到家。 3 孔子的确人人该读。纵读应该请教李零,横读应该找钱穆。
评分不时,不遇,不得志。这本书除了这句话比较有意义外,其他的看完《丧家狗》就不用看了,换汤不换药。
评分门儿清,用心苦,火气大,口水多。十七年三月十日阅讫于梅家田寓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