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娘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从事考古发掘。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零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放虎归山》、《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花间一壶酒》等。
本书是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第一本(余三本为读《周易》《老子》《孙子兵法》)。本书不再采用传统的依从《论语》文本,寻章摘句解读古典文献的方式,而是将整部《论语》打散、拆开来,分上下篇,二十个专题,上篇纵读《论语》,从人物入手;下篇横读《论语》,从概念入手,面向更普及的层面阐释经典。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丧家狗:我读<论语>》是纵谈,按照论语的顺序全文逐段解析,适合了解论语本身的语句,而这本书则是横谈,根据作者的归纳和理解,上篇谈人物,下篇谈思想,适合深入理解论语。其实,阅读这两本书的间隔时间应该在半年以上,这样效果最佳,在记忆刚才开始模糊的时候进行一次强...
评分1. 圣人的本意是聪明人,耳聪目明。孔子说自己不是圣人,他的学生不干。子贡开始,把孔子往圣人的位子上推。 2. 孟子偷换圣人的概念,降低圣人的标准。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鲁迅说,就是“摩登圣人”。 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个道统是宋儒伪造的,本来没这回事。 ...
评分李零說去圣乃得真孔子,我卻反以為即圣乃得真孔子。一直以來,包括李零、辛德勇等學者在內的一些人,將自己對統治階級權威性的某種與生俱來、後天更深的痛恨投射到了歷代統治者所標榜推崇的孔子形象上,意圖以此來稍微的消解統治者的淫威,舒緩自己的不爽和鬱悶,可惜的是統治...
评分2011年12月14日至23日期间读过电子版,感觉挺不错的。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
评分李零也上过百家讲坛,但好像没有于丹那么红。他开篇就说,《论语》不好读。其实这本《去圣乃得》也不是很好读的书,虽然它不是纯学术著作,但恐怕一般文科学生也不一定能读得很好。“去圣”令人想到韦伯的“祛魅”(disenchantment),是思想史写作中常见的手法。那么,剩下...
早课:《去圣乃得真孔子》,李零《论语》纵横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谈及圣人、仁人、君子、大人、隐士、小人,各种标准。而圣第一,外王内圣。君子不器,器再贵重也是器,不是道。我们现在读书人不仁,以孔子为刍狗,把孔家当粮食店。不止孔,学周易为算命官运,学兵法经商诡计,学老子权术谋略。庄子说,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评分是《丧家狗》的补充。
评分是《丧家狗》的补充。
评分东方早报 上海书评猜书中奖得到的签名本
评分2015年9月6日想读,2017年2月24日读毕,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二本《论语》,第一本是《华杉讲透论语》。但是,这本书还是很有特色,主要从人物纵读,从思想横读。可以读出不一样的感受:(1)君子不器,都是把相似内容放在一块后想到了“大器晚成”这个成语;(2)孔子赞同博(御),不赞同点(射),也是从这本书读了来的;(3)从人物读,也可以更明确很多语句的背景。但是,读这本书所附《论语》原文后,感觉还是只有低于10%可以理解,并且主要还是与自己的经历有关的语句。可见,《论语》可以读一辈子,时间越长,感悟越多,读出来的也不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