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律格(Craig Clunas)
当代研究中国物质文明史的重要学者,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1954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Aberdeen)。1974年曾前往北京学习中文,后分别于剑桥大学东方研究院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取得学士(1977)与博士学位(1983)。曾担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长达十五年,并自1994年起先后任教于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他不仅博学多闻,对于中国传统典籍亦有深厚的造诣,同时经常关注西方文化史、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两者结合而提出新颖有洞察力的学术论述,学术成就广受国际学界的赞誉。自1991年起陆续出版《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1)、《明代中国的园林文化》(Fruitful Sites: Garden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China,1996)、《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7)、《中国艺术》(Art in China ,1997)以及《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2004)、《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Ming China, 1368-1644 ,2007)等著作。
晚明时期,品类繁多的“物”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过去所不曾享有的重要角色,关于物的分类、使用、品评,以及对它们所感到的不安或褒贬,成为晚明士人关注的话题。
牛津大学教授柯律格的名著《长物》,以明代文震亨著《长物志》一书为例,从物品视角切入艺术史,同时也跨越学科界限,参照社会文化理论,讨论明代的“多余之物”——绘画、书法、青铜器、瓷器、玉雕以及其他明代士绅精英所拥有的文玩用品,考察它们如何被鉴赏、使用,如何成为被消费的商品,以怎样的方式流通、被接受,以及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意涵,是一部有关晚明文化的经典著作。
可又名“我用布迪厄之眼审晚明中国”,整本书其实都在说一个事:即明代士绅如何用“长物”来应对身份认同的焦虑。但由于书中没有任何对明代士绅的阶层变动的讨论,也缺乏令人信服的物在不同阶层的样本之间的深入比较,使得作者引用的诸多“长物”难以真正进入晚明情境,也让本...
评分本来买读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物质文明所承载的美学意韵,没想到自己想要的美学意韵没发现,却又两点意外收获: 一是在艺术市场上,从北宋末年开始,中国伪造名家书画的市场就极为发达,对名家书画的辨别只能从题款,但题款又很容易伪造。北宋,明朝与清朝是三个...
评分本来买读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物质文明所承载的美学意韵,没想到自己想要的美学意韵没发现,却又两点意外收获: 一是在艺术市场上,从北宋末年开始,中国伪造名家书画的市场就极为发达,对名家书画的辨别只能从题款,但题款又很容易伪造。北宋,明朝与清朝是三个...
评分可又名“我用布迪厄之眼审晚明中国”,整本书其实都在说一个事:即明代士绅如何用“长物”来应对身份认同的焦虑。但由于书中没有任何对明代士绅的阶层变动的讨论,也缺乏令人信服的物在不同阶层的样本之间的深入比较,使得作者引用的诸多“长物”难以真正进入晚明情境,也让本...
评分啰嗦和条理不清可以放在一边。从开篇到结束几乎全部使用“应该、似乎、有理由相信”这类模棱两可的语句,完全没有一个严肃学者治学的态度。对高濂和曹昭的为人,甚至"从负面推论",而关于本书论述的中心著作《长物志》,反倒成了作者旁征博引的一个诱因,没有展开说透。还加进...
还是西方解读中国
评分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所昭示的,全书聚焦的是社会状况和物质消费。 从宋代开始,市民阶级开始崛起,以贵族门阀为代表的世家开始下坠。到了明代,这种情况愈加明显。在种种因素的内外作用下(比如白银流动的停滞,可参考:上田信《海与帝国:明清时代》、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等),社会的不平衡开始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即文化艺术的消费,也就是柯律格关注的这一部分。 比起他的《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长物》未能作太多展开,显得单薄。在理论上也只是布尔迪厄加上一点鲍德里亚,以至于在历史感和理论分析之间产生了隔膜。 但不可否认,柯律格的《长物》在上个世纪末横空出世,改变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面貌,影响了很多后来人的研究。从此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在艺术史研究的领域,留下了一抹亮色。
评分尽管再版序言中提及了很多本书可能存在的欠缺,但这无疑是一个切入点颇佳、考虑较为周详、力求更宏阔时空视角的晚明物质文化研究,只是感觉很多点未及深入。对高濂所做的评断蛮有趣。
评分后来艺术史中一些唠唠叨叨的话题似是而非的讨论最初被提出的样子。还是《长物志》本身有看头。
评分还是西方解读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